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走勢順利

美股再創新高,自己維持上周文章的看法,當住美股是牛市三期,持有股票,不動如山。

各類資產走勢相當正路,主要貨幣如歐元、日圓及英鎊疲弱,其中以歐元表現最差。反觀商品、高息貨幣如盧布、蘭特、澳元及墨西哥彼索上升。基本上勢順持有已有回報,不用捕捉買入點。不過經驗告訴我,太順利時候更要注意逆轉的風險。

上周買入的英股Reckitt Benckiser表現一般,不過自己認為英國股票存在投資機會。Morning Star 剛剛選出2016 International-Stock Fund Manger of the Year 為David Herro。其基金Oakmark International 以價值低殘的大型股為主,全年回報7.9%,而最大貢獻者為去年全年升幅達200%的嘉能可Glencore。其重倉的股票目前最多仍然為Glencore (4.3%),其次便是英國及歐洲銀行及金融股,例如Lloyds Banking, BNP Paribas, Intesa Sanpaolo 等。

當然不會心急美股換英股,慢慢做功課搵投資機會。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牛市三期

進入2017年,投資者應該普遍收入甚豐,恒指YTD升幅達7%,而美股三大指數亦不斷創出新高。

林少陽先生最近的一篇文章,自己甚為同意。「雖然特朗普自上任美國總統以來,已為市場帶來很多驚嚇及爭議(亦可能是笑料,一切視乎你點睇),有趣的是,全球股市似乎當佢冇到。以上周五晚收市的表現看,美股三大指數看來亦已準備好再創歷史新高。傳統投資智慧認為,應跌不跌,那其實是證實了美股正處於無人能阻擋其鋒芒的牛市三期。」

事實上,自己翻查多隻美股,去年年末走勢差勁的科技股已重回升軌,連帶利率敏感的受害股亦回升,頗有雞犬皆升的意味。

投資組合如何組成其實更重要。進入新一年,自己第一個投資並不是股票或外匯,而是以槓桿買入一些短期的企業債券,賺息差。短債的息差當然不及長債,但勝在資金回籠快,在利率上升的周期,可以將到期回籠的資金再投資。

股票投資上,自己沽出了Priceline, 減持了NVDA及生物科技股。Priceline 本身沒有問題,只是自己科技股比重高,想減輕壓力。然後,買入了最近宣布收購美贊臣的Reckitt Benckiser,讓手上的英鎊可以更好運用。

譚新強先生認為,今年中港股市未必太差,「已進入長期的健康慢牛。金融股佔比高,亦最受惠於美中的監管、貨幣和財政政策改革。」「中美貿易戰的陰影亦扮演非常重要的「憂慮之牆」角色,防止慢牛變瘋牛。」。現時,很少人對港股非常樂觀,特別是YTD已經有7%的升幅,很多投資者相信難以更進一步。如果美股是牛市三期,中港股市的牛市可能才剛剛展開。撥出約2%買入恒指遠期期權。

穩健中不忘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