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10月快陷負方

組合回報
投資組合YTD回報+4.9%(按每單位NAV計算),10月組合下跌10.2%,恒指-10.1%,納指-9.2%,風險資產大跌。

組合回顧
雖然9月中自已已經開始縮減股票Exposure (減持了三分一Amazon, 買入恒指Put及Russell 2000 Put),但由於冷戰(不止是關稅戰)的擔憂、美元價值上升(見之前<現金愈來愈值錢>)及美國科技股Overcrowded,組合還是大幅下挫。

10月組合中跌幅最多股份是電蛇(-30.9%)、Nvidia(-27.1%)及歌禮(-26.5%),升幅最多是 Starbucks(+4.8%)。

組合在進入10月初便已進行Risk-off,沽清了Facebook,Tesla及Spotify。但美國科技股(組合主力Amazon及Nvidia)、騰訊阿里及A股續跌及高位換入的Pigeon重挫(已跌去22%),即使有指數Put及其他空倉對沖,但因長短倉Beta不匹配,組合在10月10日已經觸及警戒線而再進行Risk-off。減持了Nvidia及Fevertree,並全數沽出騰訊。

到十月底,調整了組合。我認為中港股票估值已經開始吸引,但應該謹慎地增持而不應心急買進。我將恒指Put及中電淡倉平倉,沽出DBS,在美國買入心儀已久的好未來(TAL),令中國相關的比重進一步上升。我認為美股仍然危險,其一是Overcrowded,其二是美金融資成本上升(見IB美金利率),所以進一步減少美股比重,再沽出了餘下一半Amazon,但保留Nvidia,並沽空FB(但一出業績又瀨野)。

展望
自己看好Go East,中港股票調整幅度已大,儘管不代表不會再跌,但見到手上的白馬股A股,估值已經很吸引,內地又開始調整政策支持,特別是中港投資者意志消沈,淡友專家肆虐,來一個反彈並非全無可能。

另一個是相對的East,就是美國的東方-歐洲。歐股估值相對美股便宜,過去因為德國Merkel 在位堅持保守的財政政策,令歐股十年原地踏步。但物極必反,Merkel 宣布不再尋求連任,是否意味政策轉向為Pro-Growth, Pro-Business? 再者美國聯儲局加息,歐洲資金投資美股的成本(融資及外匯對沖)日增,當美股見頂,回流歐洲並非不可能。但一向甚少研究歐洲股,月底只買入曾經擁有過的Zara母公司Industria De Diseno。


十大長倉股票
                                比重
領展                       7.4%
Pigeon                    7.1%
Nvidia                    5.7%
港鐵                       4.2%
Hermes                   2.9%
Moncler                  2.7%
 Amazon                 2.7%
Starbucks                2.5%
阿里巴巴                2.4%
Lululemon              2.4%

組合參考數據
股票長倉 62.7%
股票短倉 16.0%
債券         104.8%
A股            5.1%
主要貨幣Exposure
歐元       3.1%
日圓       -1.2%
英鎊       1.8%
人民幣   6.6%


Facebook Page 宏觀交易日誌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10月股災檢討

本地傳媒只聚焦貿易戰,沒有多少提及新興市場其實也跌得非常慘,今年一路高歌猛進的印度,一個月就把升幅蒸發,可見美元量寛後收縮對新興市場影響何其嚴重。或許美國多次加息,及QT後,已經進入inflection Point,影響開始浮現。

中港股市在6月人民幣貶值下開始加速下跌,而十月跌勢加劇則是由於美國副總統彭斯的充滿敵意的Speech所觸發。美中已經不只是貿易戰,有機會是更長期的「冷戰」(即不只是貿易上的對抗,還可能延伸至貨幣、太空軍備、科技、地緣(南海、朝鮮及一帶一路)。難怪中國股市的跌幅遠遠大於貿易戰金額的影響。

但與美蘇冷戰不同,中美經貿關係緊密,我不認為美國會想中國如蘇聯一樣崩潰,最好是如日本和歐洲一樣,使中國不謀求稱霸,只注重在國家經濟的影響力(而非軍事影響力)。如果中國不接受,則繼續在貿易上,及下一步科技上向中國施壓,所以今次質變是長期的,或者會如恐襲一樣,常態化。

現在檢討一下操作:
1) 長短倉不匹配
我進行的短倉主要有幾個目的,1) 融資-例如東利多、中電、TOL、恒地等,2) 對沖-例如以Swatch 對沖國旅,CTRP 對沖騰訊、阿里,3) 獲利- 例如碧桂園

如果看Net exposure 確是很低,但由於作為融資性的短倉比重較多,而波幅(Beta)遠低於長倉,這個低Net exposure並不能正確顯示組合面對的真正風險。

以後應該將長倉及短倉分開看待,短倉要力求絶對回報,而不是作為長倉的附屬。

2) 給予自己太多彈性
在十月前,已經不少持股跌穿200天線,但自己恃住組合YTD有Mid-teen的回報給予自己持股空間,不夠果斷。不過這個亦和自己的看法有關(樂觀派),沒有及時看出質變。幸好可以以組合的警戒線改善。

關鍵在於平衡(Balance risk asset allocation),我自認無知及沒有預知能力,所以不會一股不留。主張宏觀資產配置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組合既有短倉、債券及現金面對Downside risk,亦有全球不同地方的股票面對upside risk。所謂至人而不至於人,保持選擇性就是反脆弱的最佳工具。

2018年10月10日 星期三

組合再Risk-off

雖然沽清了FB,TSLA,SPOT等科技股,但騰訊9連跌及Fevertree大跌之下,組合淨值終於跌穿警戒線,苦思多久,昨日(10/10)終於決定沽出騰訊作為風險管理。

套現部份資金增持了美團。在歐洲時段再減持Fevertree及沽清德銀2025年債,美國開市沽出三分一Nvidia。

YTD 大降至只有+8.82%,已經設定新一條警戒線,目前股票比重只有47.1%。



十大長倉股票
                                比重
Pigeon                    8.5%
領展                       7.3%
Nvidia                    6.3%
Amazon                  5.6%
港鐵                        4.1%
DBS                         2.8%
Hermes                    2.8%
Moncler                   2.7%
美團點評                 2.7%
Starbucks                  2.3%

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組合Risk-off

美國10年債升抵3.2%,由於組合持有資產型股票及定息債券,面對頗大下跌壓力。在上一篇文章中,因為短期利率上升,我認為現金愈來愈值錢,因應這個View的變化,所以我為組合進行了去槓桿。

為了增加手上的美金,沽出了手上的美國國債及盧布,效果有二,1) 縮短了債券組合的Duration,2) 手上的美金可以保留在美國中期選舉中操作。

談到美國中期選舉,主流的看法是共和黨會失去眾議院多數黨的地位,這個結果被視為不利特朗普Pro-business施政及中國的貿易戰,美國經濟增速會減慢(財政政策轉向),而中國股票可能有Relief rally。假如共和黨是意料之外的保住了多數地位,財赤增加,碰上加息周期,美國國債息率可能會大幅上升。

股票的買賣就是基於上述的看法。我沽清了Facebook,Tesla及Spotify 等非核心持股,並沽空了利率敏感的Toll Brothers作為對沖手上的資產型股票及定息債券,手上的美金進一步增加。

同時,我買入Pigeon及Reckitt Benckiser 等,並將碧桂園淡倉平倉,以平衡中期選舉兩種結果間的Risk exposure。

總結下來,1) 組合的債券比重及Duration下降了,2)增加了對利率上升的對沖,3)美股的比重降低,4) 中國的 Risk exposure上升,5) 手上的美元加強了往後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