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6日 星期二

自解孫子(三)---<軍爭><九變>

<軍爭>
我還沒有能很好的理解「軍爭」。曹操注是「兩軍爭勝」,孫子認為「軍爭」是用兵中最難(莫難於軍爭),「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要後人發,先人至,在<虛實篇>中,孫子第一句就提及過「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所以「軍爭」就是要搶在對方前到達戰場以獲得優勢。

但「軍爭」也是很危險的,孫子指出,「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百里而爭利,勁者先,疲者後」,到達戰場的兵力又可能不足。所以既要擾亂對手「以迂其途」,又要自己「明於度數」,知地知時。

「先人至」,但對方發現自己失了先機,也不會傻傻的繼續和你交戰。所以「軍爭」前,還是要「藏形」及「知虛實」,讓對方低估你以為失了先機也可以戰,又或者不得不與你戰。

之後的「風林山火陰雷」都是描述好的軍隊是如何運動,不贅。

<九變>
這個「九」不是數學上的9,是指「多」、「無窮」。內容來看,「變」的談思維的方式。

「九變」是指變,行為有別於尋常,而變不變的依據是「利」與「害」。「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當利薄害大,就不能按常理行動。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曹操注為「在利思害,在害思利,當難行權也。」,其解釋夠精準了。有考慮到利害,則有備,所以「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最後孫子再舉一例: 將(將領)有「五危」,不怕死,廉潔,愛民等都是優點(利),但亦可能反過來為敵所利用(成為「害」),所以嘛,事物總是利害並存,處世處事要懂得變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