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做功課之難

最近又重新翻閱Fred Kobrick的<The Big Money>一書,自己近年對價值有更深的體會,都是拜該書及黃國英所致。

Fred Kobrick 提到,知識(即對公司的理解)是股票投資中最重要,因為了解手上的股票,才能有持股的耐性,可以長線持有,以理性代替情緒,自然不會在跌市中胡亂沽出優質股票。

對企業的理解,財務資料只是第一步,公司的商業模式、客戶關係、對市場的假設、策略及管理層的能力才是重點,財務資料只是能反映企業運作的成果,並不足以判斷企業將來能否繼續成功。

我想,大部份投資者都十分明白這道理,但這樣做功課其實十分難,因為這些資料都不是隨手可得。股價、市盈率、股息率的數據隨手在網上便可得,難怪投資者買入股票的理據不外乎,「PE好低」、「收息都7厘啦」、「股價升穿50天線睇個勢會繼續升」。

好一些的投資者,就會認真看多一些,例如到聯交所或公司網站看公司年報,知道公司現金流水平、債務情況,估值時又會在EXCEL做些現金流折現模型(DCF),「計出黎折讓23%」。當然,自己並不比這些投資者好,自己有時候是「故事」行先,好聽就如Soros所講,「Invest first, investigate later」,難聽就是盲衝,見公司有增長、管理層有能力、股價趨勢佳就出擊。

「只有交易才有這種奇怪現象,讓一些沒有真才實學或甚至毫無優勢的人也可以短暫成功,因此也讓人誤以為運氣比技巧還重要。」---<獲利的法則>

我們憑住上面的分析策略,偶然還是能在市場上獲利的,例如一個4月的大牛市、或像我一樣買中Facebook。但我深知,在市場上自己的優勢(Edge, 意指交易或賭博中的Expected value)其實不高。唯一讓我佔有丁點優勢的,只有資金管理技巧及自己投資的股票都是由現時地球上最優秀的管理者打理。

本文原本是想整理一下自己對做功課的想法,但寫到後面,發現自己如果想在投資技巧上更上一層樓,就要思考一下增加自己的投資優勢。

1 則留言:

  1. 看散戶兄這篇文章的分享,就知道散戶兄其實絕非一位「散戶」 (笑)。

    近來流星也有類似的感覺,對投資越了解得多,越覺得自己在市場上的優勢不大。做功課時也是如此,越做得深入,反而越沒有信心,因為其實一個普通的散戶,可以獲得的資訊真的很有限,也沒有太多能力去判斷不同行業公司的營運狀況。

    所以,近來流星選股的時間比較少,反而專注多了在投資組合的管理。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