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大本營參謀的情報戰記>書摘

看完了朋友推薦的<真確>後,我便翻開了堀榮三所著的<大本營參謀的情報戰記>。堀榮三在太平洋戰爭後期加入日軍大本營,負責情報工作,曾經參與研究美軍戰法、準確推測美軍菲律賓及美軍九州南登陸的時間及地點。作者指出日本對情報工作相當輕視,欠缺科學精神,結果就是前線的士兵用血來償還。

當中有個小故事頗為深刻。

在史泰林格勒之戰之前,日軍參謀部曾討論德蘇之間誰會獲勝。由於軸心同盟的關係,日本的駐德大使往往可以直接從希特勒及德軍高層獲得信息(一手資料),情報組的德國班因而認為德軍獲勝。而蘇聯班的人員,由於無法接觸蘇聯高層,也就只能從二、三線線索中尋找資料(例如蘇聯官員發表言論、閱兵展示武器),即使破解密電獲得的信息,也是反覆研究(因為有何能是假信息),得出的結論認為即使莫斯科失陷,紅軍只要繼續獲得美國物資,仍能作戰,故推斷蘇軍會獲勝。

投資經驗愈久,愈明白管理層的言論及所謂Guidance當然是不能盡信,即使信息正確,在投資市場上也是Price in了,是沒有價值的資料,但另一點是運用二、三線線索其實也要小心。人是有一種傾向,希望在一些小信息、小資料中看出端倪。有先見之明,捉到轉角位是一種好High的事情。但二、三線線索很容易就會配合上Confirmation Bias,結果是不斷找到確認自己想法的二、三線資料,並沒能提高分析的準確性、可信性。

另一個故事,是作者認為日軍戰法落後。日軍在膠著時會以衝鋒打破戰局,由於一直面對的是中國軍隊,所以往往得手。相反,美軍早已研究日本戰法,配備自動步槍,有組織去防禦。日軍當時還以刺刀衝鋒,結局是變成「萬歲衝鋒」,軍隊玉碎。除了仍使用刺刀外,作者還批評日軍沒有獨立出空軍(海軍、陸軍各有自己的空中部隊)、不以空軍作主力、強調精神主義而不是務實以火力等物質去衡量作戰。

情況就如投資者仍用發明了幾十年的技術指標,例如RSI。在輕資產、沒有存貨的Just in time時代,找100年前G. Benjaman 的雪茄屁股。沒有思考投資的本質。

古代兵法強調制高點,所以利用地型作戰。有了飛機後,空軍就是新的制高點,這是美軍思考戰爭本質得出「獲得制空權」的戰略思考,並成為太平洋戰爭中「跳島戰術」的基礎。

如果我們對投資研究沒有認真的態度,沒能與時並進的去思考,結果就是用珍貴的投資資金來償還。

2018年8月16日 星期四

做逆流大叔(後編)

業績前平掉對沖的Put Option結果當然不理想,沒辦法,只有應變在當晚沽空中資ADR股以免損失加大,同時又沽清了SNAP減輕心理壓力。

回到港股,騰訊跌幅沒有美股開市時跌得多,跌了約3%左右,自己沽空中電作為港股對沖,原因是如果港股真的進入熊市Mode,避險股份最後也不會頂得住,而如果因為騰訊大市加速見底,資金也是會撤出公用股,再捱一下做逆流大叔。

行錯了一步,當晚士氣其實很差,但睡醒後發覺組合損失比想像中少,體會到只要有注碼控制及分散投資,投資並不是每一步都是生關死劫。回報是一步步打出來,積小勝為大勝,很少是什麼奇謀妙計。IB有個功能可以看到今年各個投資對組合的回報,貢獻雖然有多有少,但並沒有特別決定性的投資。

沒有加美股,反而加了中港股,逆流看長遠一點。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做逆流大叔(前編)

昨日舜宇崩潰,中資科技股被洗倉,騰訊重新下穿350水平,不用特別去感受已經知道市場非常悲觀。自己打了幾個月防守,今日騰訊出業績,稍為進取部署。

首先,我將四月份買入的騰訊 Put平倉。市場對騰訊可能過份悲觀,是的遊戲業務應該會滑落(去年實在太好),見Netease、EA及ATVI等股價表現便可知一二。其實我也是信心不大,想了很久,才下這個解除對沖的決定,如果不是YTD仍有15%回報墊底,是很難逆勢的。這對Put由價外變成價內,頂了正股大部份跌幅,算是功成身退。

另外,我還買入小米Call及海天味業。買入的決定是非常艱難的,特別是歌禮的失利,必需要有遠一點的觀點才敢買入。海天味業就是我說的有天然護城河的企業,而小米算是投機吧,看看雷軍能否建立一個生態圈。

騰訊業績頗為關鍵,如果不錯可以振奮科技股以至港股的士氣,就有套現及加強對沖的機會,業績不行則進一步捱打。但如果不偶然做一下逆流大叔,又如何造就卓越回報?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脆弱的護城河

最近幾則新聞及自己手上的A股全軍盡墨,不禁引發我對中資企業的護城河的思考。

上周五其中一個可能大家都沒有太重視的新聞是潤啤(291)與喜力合作攻內地的高檔市場。為什麼潤啤會有這個舉動呢? 因為內地啤酒市場結構過去十年不斷改變,消費升級及年輕人愈來愈多轉向紅酒及烈酒。整體啤酒市場縮減,但唯有高檔啤酒市場仍有上升,所以成為各公司兵家必爭之地。

高檔啤酒市場最具競爭力的公司肯定是百威英博(ABI)。公司品牌多,百威攻中低檔市場,但旗下其他國際品牌例如Hoegaarden等牌子攻高檔市場,老青島及潤啤在高檔市場處於下風。

啤酒市場的情況恰恰反映內地企業的護城河情況。品牌力不足,只要外資品牌攻進就不能抵擋,更遠的例子便有煙台張裕,2011年開放紅酒市場就崩潰了,當年與白酒的茅台並稱雙雄,如今股價只有當年高位的三分之一。

中資消費品牌能抗擊外資的手段就是銷售渠道,但隨著電商興起也遭削弱。當年旺旺、康師傅、恒安年年20%增長,但外資透過電商,解決了銷售渠道問題,例子就是維他奶近年國內銷售年年40-50%增長,就是因為解決了銷售渠道樽頸。

最近還有一個新聞,就是Google打算在國內推出有過濾政治敏感用詞的搜尋器,消息一出,百度當晚就跌了6%。我的想法就是,如果要運用價值創造的選股原則,要小心外國有同類公司的行業,例如汽車及衞生用品。

由此推想,只有中國飲食文化的公司可以天然地不受外國公司競爭,例如火鍋、醬油。但這就如三國時期的蜀國一樣,雖然有四川天險保護可以「偏霸」(不是偏安,偏霸是作為上積極),但天險也阻礙了發展,要鬼佬食豬腳指、鳯爪,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