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債災與股災

美債與歐債急插(即係債息抽升),傳媒每天報導債市損失多少資金,又分析債災隨時引起股災。余認為,債災如果只是債息抽升實在不用過份擔憂。

1) 通脹是債券的敵人。高通脹之下,投資者必然要求高債息以免價值被通脹蠶食。油價上升及歐洲經濟好轉,確實增加了通脹的預期,但似乎並不足以引發大型通脹,所以債息上升可能,但大幅上升仍然是低概率事件。

2) 即便債息上升,債災的殺傷力遠不及股災。衡量債價與債息的敏感性叫存續期(Duration),債價是由債券的現金流(中間的利息及期末收回本金)計算,將所有現金流用債息折現,即為債價。年期愈長的債券存續期愈長,例如十年國債,存續期在約為9年,即債息上升1厘,債價下跌9%。

債息抽高5厘,債價才會砍半。但短期內這樣的大幅抽高,應該是黑天鵝事件。所以債災不像股災,損失一半以上價值的機會很低。而且,隨住時間推進,存續期會縮短,債價波動幅度會愈來愈少。

3) 從你買入債券的一刻,只要是持有至到期,已經決定你的回報。不論中間債息抽高多少,到期一刻,你都會收回本金,所以資本損失是暫時(所以債券的最大風險是信用風險)。

債券最大的風險來自信用風險及通脹,但如果持有的是美國或德國國債,根本不值得恐慌。純投資債券的投資者較擔心通脹,但如果同時持有股票,股票的收益可以抵消通脹的蠶食。

債息上升引發的債災並不可怕,最可怕的反而是信貸息差擴闊引起的債災,因為直接影響企業的信貸能力。而且信貸息差與股票的相關性更高,可能反映市場流動性出現問題。但觀乎現時情況,信貸市場仍然相當穩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