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我為什麼這樣建構投資組合(1)

我的投資組合建構目標有兩個: 1) 絶對回報,不論任何市況,淨值(NAV,Equity)都應能上升,2) 超過市場同期的回報。

要做到第一點,要使用Long-short value investing的策略,跌市時都有賺錢的方法及工具。要做到第二點,則要使用槓桿及重倉。

中長線持有對股票來說是較為適合的操作時框,原因是股票買賣的交易成本高,而且公司的價值其實短期變化不大,而只有一定時框下,價值成長的複利效應才能夠體現。至於value investing短倉,其實只是一個比較進取的做法,一般價值投資者是透過等待岩價而買,進取的價值投資者只不過是更進一步在價格>價值時沽空股票。當然,Long-short策略又產生了一個良好的副作用,就是降低了Market risk (Beta risk)。

回報愈高,風險愈大其實是自然不過的事。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投資者會認為長線投資是風險低的操作方式,在我眼中這是有謬誤的。資金曝露在市場愈久,變數及不確定性愈多,什麼可能風險會更低呢? 是不是股票指數過去長升長有,令投資者誤以為「長渣必勝」? 只要看一下90年代日經指數至今及電盈、雷曼股票,我們就知道股票其實和做生意一樣,會面對行業、業務變遷。還記得椰林閣及仙跡岩嗎? 影都無埋。

既想享有股票長線投資的潛力,但又不想在風險管理中妥協,所以我就加入不同的對沖工具,包括外匯、美國國債及指數期貨。或問,為什麼不直接用指數期貨,要弄得這麼複雜加入外匯及國債這麼多工具? 當然不是我好得閒,是因為各種工具有長短之處,留待下文再談。

4 則留言:

  1. 認同。擔凳仔霸頭位學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池兄言重了,散戶我也是略懂皮毛咋。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Joseph兄留言很有意思:

    個人認為, 市場認定是好的東西 (高息股比較穩陣,或者,某某大型企業或銀行可以長揸, ),一般都不可能令人得到很好的回報,  (回報頂多都係more or less跟大市回報一樣)。 

    最大穫係, 若果市場認定是好的東西突然變差,是可以令人輸到pk的 (2008雷曼,HSBC, 幾年前既Nokia,或數年前既Samsung等等)。  

    所以我對 ’跟從市場認定是好的東西’ 去投資,是十分有警戒心的。

    我本身對不同投資工具認識有限, 希望多看散戶兄的sharin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