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我為什麼這樣建構投資組合(2)

先總結上文。我認為股票作為一個Asset Class適合中長線持有(抗通脹及最能發揮增長潛力),但回報總是伴隨風險,所以要有機制去管理及對沖風險。

在解釋外匯、國債及期指的對沖作用前,首先我們要認識回報是什樣得來。我認為投資回報由市場回報(即Beta)+超額回報(即Alpha)組成。而一個Long-Only(只做長倉)的投資組合,大部份的回報來自市場回報(Beta),而小部份來自選股或選時產生的Alpha,所以跑贏大市是Long-Only基金的目標(Beta+Alpha)。

相反,對沖基金經理追求的是大部份的回報來自Alpha,即不論市況均有正回報。Alpha是稀缺而且利潤空間小(因為市場非常有效率),所以取得Alpha是非常困難。而由於對沖基金盈利來源只有一個,回報率自不及Beta+Alpha的基金,所以純Alpha的基金多採用槓桿增加回報(當然,有些基金所以能跑贏大市並非他們善於尋找Alpha,他們只是Leverage Beta(冒較市場大的風險去獲得大於市場的回報),而非真正對沖基金所追求的低風險高回報(High Sharpe ratio)。

重溫投資組合建構目標: 1) 絶對回報,不論任何市況,淨值(NAV,Equity)都應能上升,2) 超過市場同期的回報。

我的目標是盡力爭取Alpha,但我不想完全消除Beta,「零Beta」而要做到回報比市場高就得依靠大量槓桿。交易老手都知道,最可怕的不是熊市或市場欠缺機會,而是被市場趕出局。高槓桿操作只要一次出錯就永不翻生(看LTCM的故事),槓桿操作比面對市場風險更可怕。

用期指作為對沖工具,好處是直接消除市場風險,但缺點是降低整體回報(除非你身手敏捷捕捉Timing近乎完美)。還有一點,期指受制於交易時段(除美國接近24小時交易),對我來說靈活性亦是重要的考量。

Alpha是一種"零和遊戲",相反Beta則可愛得多。儘管有起伏,但長線投資於市場的回報幾可肯定高於持有現金(這點我同意John Bogle)。由於沒有信心可以準確捕捉操作期指的Timing,我需要一個可以穩定淨值,而且在市場最兇險時仍擁有可以媲美現金流動性的工具,以便趁低吸納股票,這就是「國債」。

5 則留言:

  1. 散戶兄好文一篇, 清楚解釋了alpha, beta, 不同操作法的好處,壞處. 我想法可能過於簡單, 希望long-only也可追求alpha+beta的絕對回報. 主要的啟發來自Walter Schloss/Joel Greenblatt. 將來也會在blog share一下.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期待Joseph兄的分享。Michael Burry其實就是一個alpha+beta絕對回報的例子。

      刪除
  2. 謝謝散户兄分享!但國債買賣在香港地不太常見,另你也會考慮入哋黃金、美金作避險工具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Cherry你說得對,我覺得香港投資者對債券工具了解不足,這其實是一樣很好用來調節組合風險的工具。買入美國國債其實就等於持有美金,下文會寫一下看法。

      刪除
    2. 雖然同為對沖產品, 能否產生收入這點讓國債和黃金/外匯在本質上產品非常大的差異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