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思考以弱戰強

愈來愈欣賞升格做基金經理的股評人黃國英。在其最近的Talk show中,他提到網絡經濟下其中一個發展趨勢就是「以弱戰強」。

何謂「以弱戰強」? 我自己的理解是不應刻意模仿最成功者,而要集中火力研究自己獨特之處。要務實去做附合自身條件、因素的事。就如100毛,如果仿效TVB去拍長劇、搞大型Show,必定失敗,只會淪為HKTV甚至亞視。

今日黃國英又在其信報專欄中,談到自己在Talk show中如何應用「以弱戰強」。

以Talk show為例,香港的首選參考對象理所當然是黃子華。但黃生知道以其有限的表演經驗,要仿效在演藝界有二十多年經驗的黃子華,根本毫無勝算,恐怕落得東施效顰的悲慘下場。他反而以杜如風作為其參考藍本,杜如風之所以能夠殺出重圍,是因為自己撰寫劇本,對內容相當熟悉,兼且十分相信推介給觀眾的都是好東西,於是乎與其他旅遊節目照稿讀完全不同。

黃國英先生於是將重點放在劇本上,反覆琢磨講稿的內容,直至由衷相信自己的理論有邏輯,預測的確是有根有據為止,這樣才有說服力。

結果,當然會如杜如風一樣,有Fans也有haters (LBJ如是)。但試想,像黃子華般升到上神級表演者的數目極少,模仿杜如風成功之路似乎實際得多。

自己也曾經幻想整個投資流程可以仿效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心裡面想,如果可以拜訪公司、建立模型預測盈利及估值,投資績效應該可以大幅提升吧,畢竟,如果非常了解自己投資的企業,勝算應該很大。

後來發覺,熟悉公司的基本面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拜訪公司、砌Model做DCF則大可不必。拜訪公司確實是加快對公司運作的了解,但那些盈利預測模型、DCF實在太多假設,而且人性就是你有了預測,就會Anchor在預測之中,操作反而僵化。

很多投資者喜歡仿效長倉基金,長線持有並且永遠滿倉,其實亦是犯了這魔障。此外,亦有不少投資者喜歡買入那些基金愛股(指中小型的股份),但想深一層,所謂基金愛股無非是基金與公司關係良好,可以比外間收到更快更多的信息,跟風買入變相置自己於資訊劣勢之中。

一定要好好想想,做投資上的「100毛」以弱戰強。

11 則留言:

  1. 回覆
    1. 原來Michael兄也欣賞黃生。他的思考角度真的很不同, 很有啟發性。

      刪除
  2. 模仿不到大戶或基金經理的, 他們有人脈, 資金量, 出發點也不同. 個體戶唯有找一個最合自己(性格, 能力, 特性)的操作法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我也是很驚訝某法國價值大師左一句Benjamin,又一句巴菲特。真係看一百遍Security Analysis加Margin of Safety就可以變股神兼開班授徒?

      刪除
    2. 老實講,佢令我諗起香港寬頻個牛頭馬臉廣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AdWkj4ccqE

      刪除
    3. 講番正題,做散戶既好處,正正就係唔洗自己砌model,只需參考大行砌model時用既假設, 去觀察市場睇法到底有冇反映到公司既真正質素,就可以做到投資決定

      刪除
  3. TESLA 收購 SOLARCITY, 你點睇?

    回覆刪除
    回覆
    1. no good。唔太鐘意SCTY的Business,而家被逼要投資一份。不過SCTY市值只有TSLA 7%左右,影響不會太大,但要時間消化呢個壞消息。

      刪除
  4. 散戶更大嘅劣勢其實係冇sell side report。重點唔係佢地嘅recommendation(好唔可靠), 而係行業資訊極度不足。投資外國股票還好,港股的話,除左招股書有較詳細披露之外,靠每年年報短短幾隻字,根本莫講話行業情況,連實際間公司係做乜野生意嘅,可能都唔清楚。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錯。Sell side report 資料其實很詳盡, 對了解公司生意有幫助。其實外國企業都會將result presentation,webcast放上網站,但港股很少會咁做,想了解公司業務有時候真的無從入手。

      刪除
    2. 係......我都唔明將D presentation放上網有幾難。呢個應該係港交所同證監嘅責任,因為例如Cheetah mobile咁,就算係大陸公司,佢地係會將webcast嘅archive放喺官網度。但同系嘅金山軟件就冇咁做,造成資訊失衡。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