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8年的一點感想: 物以稀為貴

多得昨日美股反彈,組合仍能勉強在正數邊緣苦撐。今年似乎是閱讀圖表派的投資者表現較好的一年,很多都避開了大跌,有正回報。研究Fundamental 的投資者則因為企業仍然增長,經濟強勁而繼續坐股票,在第四季大跌中受挫。

不過,經過2018年,自己的投資理念是愈來愈相信資產。投資的大框架應該是以累積物以稀為貴的資產及現金為目標,其他投資技巧例如沽空、期權、槓桿、價值投資、程式交易都是枝節,贏了過後,終歸都要將回報換入物以稀為貴資產及現金。

資本主義經濟下,錢是必定會貶值的,只有稀缺的東西/資產才能保住購買力。稀缺的東西可以是蘇東坡的字畫、馬爾代夫的美景、Lafite 葡萄園或者全球性金融中心的一級寫字樓。

之前Dead companies walking一書出了中文版,自己又重新讀了一篇,其中一個故事值得分享。作者的投資生涯中,其中一個遺憾就是錯過了Costco及Starbucks股票。他的投資風格是增長為主,只會買入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 (GARP)的股票,Costco及Starbucks當時什樣看都不乎合GARP原則: PE比增長率高太多 (Value investor單看PE的話更不會考慮),所以明明他出差及見公司多次,深知是好公司也沒有買入,最後當然是錯過了30-40倍奉還的機會。

很多人總是以為市場先生係弱智的,但在這個故事上,市場先生比很多人更會衡量公司的價值,Costco及Starbucks的估值溢價正正是反映公司獨特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大部份公司其實只是亞視,只是求存,擁有獨特商業模式的公司簡直是鳳毛麟角,難道就不值得高估值?

股票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一般人有機會擁有稀缺資產,蘇東坡字畫及中環甲級寫字樓絶不是我們凡人可以買入的,但只要輕鬆一按,你就可以成為Hermes或者是法拉利的股東。如今跌市中,正是累積稀缺資產的機會。

10 則留言:

  1. 正是, BRANDS 同PREMIUM PROPERTIES/ASSETS 係世上不可多得
    其他垃圾公司 (特別係香港特別多, 因為大陸公司老千多)比亞視還要衰, 還要賤.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是太多垃圾公司唔知為左乜存在

      刪除
    2. 仲有一堆死唔斷氣都只在白忙的殭屍企業,
      和不少上左市但年年蝕錢要靠搾壓員工或Cap水的無良企業

      刪除
  2. 很認同,睇過一個研究 (該學者是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 Hendrik Bessembinder), 美國1926-2016年來整個市場創造出來的超額回報(意指超過1月期T-bills),有一半,即17.4兆美元,其實只是由90家公司創造出來,其餘1000家公司創造了另外一半17.4兆,另外2萬多家average out就只跟1月期T-bills一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的。所以只留意最好的公司就可以了

      刪除
  3. 諗諗吓,都係持港股較為正路,1月月供2,3,11,12,270,384,823,1299,中資股1間起,2間止

    回覆刪除
  4. Shopping的機會來了,但要在巨大波濤中衝浪,真係少啲心血都唔掂。

    回覆刪除
  5. 物以稀為貴,大量垃圾公司的存在彰顯出極少數公司的優質及珍貴,亦都給予了投資者monetize眼光的機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