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股價的訊號

不知不覺,原來今年是自己買股票的十週年。2006年是真正的大時代,自己第一隻股票是盲抽中國銀行(只抽中呢隻,建行、招行、乜行物行都抽唔中),當時抽中好似中獎咁,派彩幾百到幾千不等。

讀商科但唔識股票,見當時股評人對住個圖講到似層層,咁岩宿舍附近書店減價,買的第一本投資書是林端芬的<技術分析>。愈睇愈唔對路,什麼三隻烏鴉、黃昏之星,好似任人up。暫時放下,睇另一本有關巴菲特的書,叫<巴菲特的投資訣傲>,發覺咁先似「王道」。自此種下不相信技術分析、股價走勢的伏線。

可是,人大了,現時投資卻愈來愈重視價格,明白世界並不是非即白,有你無我。基本因素分析有其盲點,少不免涉及人的主觀成份,價格、股價走勢卻是客觀的可以互補不足。

重新留意股價圖,源於安東尼波頓,其<Investing Against the Tide>長期放於案頭。Investment management is all about making mistake。投資,就是減少自己的出錯,不敗就是贏。千方百計去減少自己犯錯,就是用不同的角度、工具去分析去思考。最近推出中文版的<超級預測>,就說明要提高預測成功率,預測者要學會用不同角度去看事物。外部觀點、內部觀點,其他人的觀點,如蜻蜓的複眼。

然而,我們並非以股價圖進行預測。那些什麼數浪之類,看不明而且也認為不靠譜。股價圖是協助我們認出趨勢,提醒我們「自己錯了」。如果自己的基本因素分析與股價相違背,我們就應該好好檢視,是否足夠的「英明神武」認為自己是對的,市場是錯的。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2013年11月的經濟一週

周末無事,收拾家中書櫃,發現一本2013年的經濟一週,封面是林少陽。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該期雜誌總結當年10月的市況,恒生指數收報23,206點,而2016年的今天,上星期五(10月14日),恒生指數「巧合」地收報23,233點,差距只有0.1%。以盈富基金作為主力的投資者不知道有什麼感覺。但相比之下,他們的表現已經比自己選股買入內銀、匯豐及利豐的投資者為好。

封面故事自不免要林少陽評論一下市況,及為指數作出範圍預測。而訪問文章之後,經濟一週做了一個短篇,談及了2010-2013年4年的倍升板塊,2010年是醫藥股、2011年是本地電訊股(我記得我有過數碼通),2012年是REIT(當年推出QE3),及2013年科網、濠賭股。

老新常談的是,去預測指數的上上落落,左諗右諗明日升定跌,其實相當無謂。都不如努力去發掘公司的趨勢,尋找強勢股。2013年10月31日,騰迅分拆後的股價是84.64,上星期五是209,升了1.46倍。

昨日重看Steve Jobs 2005年在Stanford 著名演說。當時他表示自己的癌症已經痊癒,但結果,我們都知道這位一代天才於2011年離開世界。人生苦短,還要耗多少時間於指數上? 知否2013年,再之前的3年恒生指數是多少? 2010年12月,恒生指數仍是驚人地「巧合」地收報23,03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