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月,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自己對配置債券作為資產配置的看法。當時指出,利用債券作資產配置面對3個問題: 1) 不斷Rebalancing產生大量交易成本,2) 極端市況,港股及港債的相關性可以變成1,3)債券的波動性不夠,買太多降低整體回報。
投資真的是學海無涯,事隔一年,居然想到解決之法----槓桿買債。
資產配置最主要目的是降低組合風險。負相關性最為重要,然而香港只是小型經濟體,故整體股債均受環球氣氛影響,難怪極端市況會同步下跌。所以,買債的對象宜為大型經濟體,例如美國、德國及日本。歐、日債券均有匯率風險,所以簡單選擇宜取美債。
之前文章<債災與股災>已指出,債券的波動性遠不及股票。如果出現金融危機,股債即使走向相反,但如果股票跌一半,債升10%亦無補於事。但若增加債券比重例如70%債/30%股,組合回報會向傾斜債券,對年輕人絶非合適。解決方法是,透過槓桿增加債券。
傳統投資者反對槓桿,原因是雙面刃,組合下跌時損失加倍。但實在是以偏概全,風險是視乎買入的資產而定。槓桿買樓及買期權,何者損失機會較大?
槓桿買債,並非為了賺息差。而是對沖股票部份在熊市、金融危機時的風險,但又能保持投資組合的回報。
對此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參考Ray Dalio 有關All weather portfolio的文章,入面有提到槓桿買債的好處。
自己想指出一點,槓桿買債風險有二。1) 有機會是Negative carry,如果債息不及借貨成本,投資者是付出了中間的息差去買這個「保險」 2) 相關性轉變。股票與美債的負相關性是歷史數據,難保下次危機可能是全世界對美國失去信心,全面沽出美股、美元及美債。這樣的一種黑天鵝出現的話,組合的回報最傷。有能力的投資者可以自行Diversify 債券部份組合,例如加入日債。
投資真的是學海無涯,事隔一年,居然想到解決之法----槓桿買債。
資產配置最主要目的是降低組合風險。負相關性最為重要,然而香港只是小型經濟體,故整體股債均受環球氣氛影響,難怪極端市況會同步下跌。所以,買債的對象宜為大型經濟體,例如美國、德國及日本。歐、日債券均有匯率風險,所以簡單選擇宜取美債。
之前文章<債災與股災>已指出,債券的波動性遠不及股票。如果出現金融危機,股債即使走向相反,但如果股票跌一半,債升10%亦無補於事。但若增加債券比重例如70%債/30%股,組合回報會向傾斜債券,對年輕人絶非合適。解決方法是,透過槓桿增加債券。
傳統投資者反對槓桿,原因是雙面刃,組合下跌時損失加倍。但實在是以偏概全,風險是視乎買入的資產而定。槓桿買樓及買期權,何者損失機會較大?
槓桿買債,並非為了賺息差。而是對沖股票部份在熊市、金融危機時的風險,但又能保持投資組合的回報。
對此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參考Ray Dalio 有關All weather portfolio的文章,入面有提到槓桿買債的好處。
自己想指出一點,槓桿買債風險有二。1) 有機會是Negative carry,如果債息不及借貨成本,投資者是付出了中間的息差去買這個「保險」 2) 相關性轉變。股票與美債的負相關性是歷史數據,難保下次危機可能是全世界對美國失去信心,全面沽出美股、美元及美債。這樣的一種黑天鵝出現的話,組合的回報最傷。有能力的投資者可以自行Diversify 債券部份組合,例如加入日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