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降回報要求,增防守

11月組合表現平平,估計只有+1%,大幅落後於恒生指數,11月裡面,就只有騰訊、Amazon及2隻生物科技股可以升幅多於恒指。美國企債市場下跌(ishare的高息債ETF (HYG) 在11月15日一度跌至86.22美元),組合內的債券不少出現Mark to Market 虧損。整體而言,組合市值難有寸進。

今年回報四成,但我認為要降低對明年(2018年)的預期回報要求,不要有過份期望,所以減持了Option-like股票並降低股票比重。

10月時,我沽清了JD、Pandora、聯合聖保羅銀行等公司,亦減持了Facebook。到11月,我再沽清了Tesla 及美圖。繼閱文後,預期愈來愈多科網公司有機會來港上市(例如螞蟻金服、陸金所等),資金對美圖等較為二線的科網股興趣似乎會日漸下降。而Tesla及美圖現金需求大,為降低組合風險,所以換馬至業務穩定的Moncler及Starbucks。

自己在債券市場出手較多,分別買入Under Amour 、L Brand及AMC等債券。

騰訊(以至平保)這種一個打十個,愈升愈有的走勢,可能是可一不可再,世上未必有另一隻騰訊,但卻教人忽略分散投資的重要性。自己寧願降低明年的回報要求而做分散投資,雖然削弱回報,但可以降低操作壓力,留放做得更好。

星期日同屋企人去北海道旅遊,準備沽少少Bitcoin。

Facebook Page 宏觀交易日誌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全民皆騰訊

雖然我從不主張做先知,認為凡事順勢而為,尊重市場,但見近日市場對騰訊陷入瘋狂(正股、相關窩輪、牛証估計超過300億,相當於今日大市總成交20%),黃國英日日提唔在講,連各大討論區亦被騰訊Topic攻陷。

組合內的騰訊早幾日更超越FB及NVDA成為最大持股。

剛剛又收到朋友發圖:




























騰訊變得像港樓一樣,你沒有,仿佛被世界遺棄。但是時候要謹慎了。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回報是坐出來的

Tam兄在其文章<仍未到減持的時機>談到鍾兄在他最新的博文<哪一種情況較痛苦>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你覺得以下哪一種情況比較痛苦?
情況(1):沽出股票後,股價再大升;
情況(2):高位沒有沽出,結果股價大幅下挫。

在我看來即是:
情況(1):沽出股票後,股價再大升; 賺少了或確認損失後,股價才升
情況(2):高位沒有沽出,結果股價大幅下挫。由賺變蝕,仲要是大蝕。

在交易上,痛苦往往是來自確認損失(而不是帳面損失),痛苦程度由淺到深會是:
1) 賺少了 "沒有什麼嘛,有賺就行了",當然會有點心有不甘,但未算痛苦自責。

2) 由賺變蝕 "唉,咪當發左場夢囉,唔係你財唔入你袋"

3) 確認損失後,股價才升 "早知沙士時唔好放層樓....." 

錯過了大牛市,很少人會非常痛苦(睇下沈大師,賺少了無賺錢無所謂,最緊要唔好輸)。最痛苦是確認損失,所以很少人願意止蝕,一日未確認損失,都係未輸。確認損失是痛苦的,反而之後股價是升是跌都沒有所謂了,痛苦來自確認損失的當下。起碼我未聽過人會因為自己止蝕對了而高興,最多只是講一個「好彩」。

常言道,一個好的交易員/投資者往往是違反人性其理於此。交易的edge 在於"對的時候要盡量贏得多,輸的時候要盡量輸得少,垃勻有得贏" 。如何做到? 確認小損失,即不斷承受這種痛苦。願意確認小損失,才能不被不明所以的走勢或單一意外事件重挫。但更重要,是坐得夠遠。絶對不是"沒有什麼嘛,有賺就行了",對交易員來說,一個大升的機會只能賺到小錢,堪比一次大敗。

戰友改了周柏豪一首舊歌,自嘲「從來沒我份,止蝕當做例行,我慣了傷心」但其實據我所知,他重注了騰訊,一坐就坐左好幾年了。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直覺抽雷蛇

極少參與認購新股,對上一隻認購的新股已經是美圖(1357)。由知道10月28日上市聆訊,等了一個多月,Razer (雷蛇)終於開始招股,昨日急不及待以孖展認購,希望認購反應不要太熱烈,可以中多幾手。

我並不是「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的盲目信徒,只是認為閱文集團太熱,現在知道有40萬人認購,恐怕不能做到一人一手,反而 Razer 充滿瑕疵,網上不少Comment 皆認為Razer 產品門檻低,競爭大,做設備不值高估值。

老散我可能是香港少數不打機不熱衷電子產品的男人,喜歡Razer 並非對這個行業、產品有獨到見解,只是Razer 符合了幾個自己認為有潛質成為好公司的條件。

首先,就是Management。市場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 在2015年選出Top 10個科技領袖,Razer CEO 陳文亮居然為於第三,只低於Microsoft CEO Satya Nadella 及Apple SVP Design Jony Ive,排名在馬雲、Jeff Bezos及Elon Musk之上。

當然,研究公司之言豈可盡信,但我認為Razer 是一間很有魄力的公司。產品門檻低,競爭大又如何?君不見 羽毛球拍公司Yonex  一塊專業的羽毛球拍可以過千以至幾千蚊,專業球手或羽毛球愛好者皆樂於付鈔。

況且,Razer 不滿足於做電競設備,他們搞手機、搞VR、搞虛擬貨幣平台是希望可以建立一個像蘋果的生態圈(做不做得到要時間及運氣),這個才是真正的潛力。你以為不可能做到? 20年前蘋果「還有90天就破產」,現時看似牢不可破的 iPhone生態圈,其實也只是出現了10年。

香港投資者不懂科技股,有位「高盧價值大師」學人評論,居然話Amazon唔賺錢。大佬,睇下公司現金流報表先啦,好冇? Jeff Bezos 對沖基金出身,年報不斷強調「自由現金流」及資本回報率(ROIC),比「高盧價值大師」更接近巴菲特的理念。

陳文亮捨科技股估值較高的美國,來到唔識Value科技股的香港,足見其膽色。難得有好公司來香港,我忍不住要支持一下。


Facebook Page 宏觀交易日誌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十月: 徘徊地獄與天堂

十月份,組合表現一度大幅落後。當時組合MTD 只有 +2.42%,低於恒指+4.22%,惠理Classic Fund +4.44% 及黃國英+5%左右的表現。

股票方面的表現其實不錯,Nivida 、Kuka及A股上升(但Kuka在業績前後大幅回落,但這兩日又大幅反彈),IBM業績後狹淡倉大升9%,組合持有的淡倉造成損失。德法股市強勁,但其他歐洲股市例如Pandora(丹麥上市)、Assa Abloy(瑞典上市)、聯合聖保羅銀行(意大利上市)及英國股票皆弱。

拖累組合表現的,主要是債券部份。由於憧憬稅改,美國國債回落,感覺Credit Spread亦有所擴闊不利組合的企業債。個別債券上,CYH 評級遭調低,而同Seth Klarman 同坐一條船的波多黎各債價格下跌亦造成超過1%損失。

債息上升,亦拉動美元反彈,組合主力的歐元及英鎊出現虧損。

隨著Kuka下跌,組合最壞時一度出現MTD虧損。不過,情況在Amazon公布業績之後逆轉。在10月27日,組合仍然是落後於恒指+3.2%的表現。但Amazon業績後反攻單日升13%,令J. Bezos 再度成為世界首富,並帶動科技股反攻。組合10月最後升+3.14%,略高於恒指+2.51%。

雷蛇招股,組合把握機會進行調動。

股票方面,沽清走勢弱的股票如京東商城、Pandora、聯合聖保羅銀行。組合並減持了Facebook,以提供資金增持海康威視,及孖展認購雷蛇。

債券組合,縮短Duration,沽出L Brand及2025年到期的美國國債。換成Hertz 及American Airline 2019年到期債。

Facebook Page 宏觀交易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