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脆弱的護城河

最近幾則新聞及自己手上的A股全軍盡墨,不禁引發我對中資企業的護城河的思考。

上周五其中一個可能大家都沒有太重視的新聞是潤啤(291)與喜力合作攻內地的高檔市場。為什麼潤啤會有這個舉動呢? 因為內地啤酒市場結構過去十年不斷改變,消費升級及年輕人愈來愈多轉向紅酒及烈酒。整體啤酒市場縮減,但唯有高檔啤酒市場仍有上升,所以成為各公司兵家必爭之地。

高檔啤酒市場最具競爭力的公司肯定是百威英博(ABI)。公司品牌多,百威攻中低檔市場,但旗下其他國際品牌例如Hoegaarden等牌子攻高檔市場,老青島及潤啤在高檔市場處於下風。

啤酒市場的情況恰恰反映內地企業的護城河情況。品牌力不足,只要外資品牌攻進就不能抵擋,更遠的例子便有煙台張裕,2011年開放紅酒市場就崩潰了,當年與白酒的茅台並稱雙雄,如今股價只有當年高位的三分之一。

中資消費品牌能抗擊外資的手段就是銷售渠道,但隨著電商興起也遭削弱。當年旺旺、康師傅、恒安年年20%增長,但外資透過電商,解決了銷售渠道問題,例子就是維他奶近年國內銷售年年40-50%增長,就是因為解決了銷售渠道樽頸。

最近還有一個新聞,就是Google打算在國內推出有過濾政治敏感用詞的搜尋器,消息一出,百度當晚就跌了6%。我的想法就是,如果要運用價值創造的選股原則,要小心外國有同類公司的行業,例如汽車及衞生用品。

由此推想,只有中國飲食文化的公司可以天然地不受外國公司競爭,例如火鍋、醬油。但這就如三國時期的蜀國一樣,雖然有四川天險保護可以「偏霸」(不是偏安,偏霸是作為上積極),但天險也阻礙了發展,要鬼佬食豬腳指、鳯爪,難矣。


13 則留言:

  1. 老美企業的moat可延伸至國際,但A股企業的moat就幾乎只限於國內...真係好難鬥!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的,雖然中國市場夠大,都夠孕育一些過千億企業,但就要面對外資進場的風險。

      刪除
  2. 美股的護城河又深又濶,大陸股長遠而言真的麻麻,尤其2011年以後開始年年跑輸全球。

    悶股雖不顯眼,但悶悶地升,總好過d大上大落的大陸股票。中電,煤氣,恆生,友邦,似足道指過去十幾年持續向上的走勢,應該同背後班投資者信念有關,即喜歡長線持有,和美股大戶投資者一樣。
    在港上市的大陸股普遍離不開炒高,派貨,散水大跌,只宜短炒波幅。反映大陸股同美股+香港公用及少數本地優質股是2班完全不同的投資信仰。

    個人強積金自14年5月開始,當時50%為北美指數追蹤基金,去年8月中轉工後,改用中銀保誠強積金,已更改為100%北美指數追踨基金。翻查紀錄,原來中銀保誠過去幾年美股的組合表現,更勝永明彩虹的美股組合。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前好似係投資達人(澳門)及藍冰手記見過你,我睇你blog好似係2014年尾開始已轉戰美股。

      刪除
    2. 投資達人(澳門)唔識。藍冰手記股齡有咁上下既都會去過。

      睇返原來自己第一隻買既美股係百度,然後2014年5月13日買FB。

      刪除
  3. 前鋒:BMO納斯達克ETF(3086)
    中場:恆生(11),友邦(1299),南洋(212),永安國際(289),華廈置業(278)
    後防:維他奶(345),港燈-SS(2638),中電(2),領展(823)
    守門:中國燃氣(384),香港中華煤氣(3),3%cash

    3086納指ETF佔組合32.5%

    未來打算月供標普500或納指算,港股只剩下煤氣,恆生為增持對象。

    睇信報,話2年對十年美國債息差倒掛發生後,衰退最快9個月至1年發生,由於yield curve倒掛未出現,美股大市應未步入熊市。

    散戶兄可否為我的組合給些意見?Thanks

    回覆刪除
    回覆
    1. Edward兄組合是耐性換回報,悶聲發大財。沒有想到永安國際原來長線回報這麼好。

      刪除
    2. 我今年初先買永安,遲上車。

      刪除
  4. 中國其中一項比外國強的,是地產;但其它項目如比亞迪、華為、小米,策略都是成功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所以做就了不少上千億企業,但要殺向外國不易。

      刪除
    2. 做地產做到千億市值, 基本上係華人市場特有既情況

      冇大地產商, 某情度上唔係壞事

      刪除
  5. 謝謝分享,全球化企業的出現好容易打擊區域化公司,買股票要比較的不單是同一國家的股票,還要全球性比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