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好文分亨: 德國—下個歐洲危機?---譚新強 (明報)

入正題前先說幾句關於A跟H股。上證上周反彈至4180點,近我的短期目標4200點,但後勁不繼,掉頭直插到昨天的3725點。我仍然覺得fair value在3300至3500點左右,再尋底亦可能長遠是好事。最讚的是昨天國家隊似乎沒有入市干預,有時 tough love是需要的。

最近Tesla宣布了兩個看似簡單的upgrades:
(1)頂級的Model S P85D,軟件提升加了一個「ludicrous mode」,0到100km/h 2.8秒,快過絕大部分價錢貴好幾倍的超跑。除了用來炫富外,德國和意大利超跑的raison d'etre受到嚴重考驗。
(2)第二個upgrade更低調,但更重要。Model S最高電池配置由85kwh升至90kwh。續航亦按比例增至約430km。Elon Musk解釋這提升來自電池化學的進步。而他亦預期未來每年亦將繼續有5至10%的進步。
今年全球電動車的銷量增長超過50%,估計約70萬至100萬台,佔全球汽車銷量的1%左右。隨着全球積極發展充電的基礎建設,我估計電動車將於未來三至五年達到非線性增長。
油價最近又跌到47美元,中短期因素很多,包括伊朗將增產至每天一百萬桶,中國經濟下滑,需求轉弱,及美元續升等。七成石油用於汽車,長遠而言,電動車的崛起將促使石油逐漸退出能源市場。
汽車行業對德國非常重要,佔GDP的11%(美國為3.5%,中國1.6%),而且更非常倚賴出口,佔了銷售的三分之二。中國市場(包括合資)尤其重要,三大車廠VW,寶馬及Daimler,平均40%盈利來自中國。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減慢了很多,只約4%,高端市場尤其弱勢。

面對Tesla及其他電動車startups(不少來自中國),德國的傳統汽車業該怎麼辨?德國的工業基石其實在於數以千計、努力默默耕耘的優秀中小企。每家公司專注做好某些機械及電子系統的零件,如活塞(SECO),及波箱(ZF)。但如主流變成電動車,再不需複雜的波箱,更沒有了活塞,那麼這些充滿輝煌傳統、工程及工藝都一流的公司及工人,有如明治維新後的武士,將何去何從呢?
德國經濟過度倚賴,雖然做得好,但相對古老的機械及化學工程產品。風水輪流轉,德國經濟(股市也可能更早)見頂的日子可能不遠矣!

1 則留言:

  1. 我同意這是很好的前瞻性文章。
    但我很質疑七成石油用於汽車是何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