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投資組合作做了三個新嘗試: 1) 買入美國國債進行資產配置,2) 交易外匯(但只焗限於日圓及歐元),3) 進行個股的沽空。一般投資者難以接受沽空,然而,沽空其實是有助改善自己的投資組合。
1) 增加選股範圍
受個人投入的時間及市場情況,值得「買入」的股票其實並不多,以香港市場為例,不計賊股、莊股,值得我們買入的股票可能不足100隻。如果又要剔走估值高、盈利能力下降的股票,不走出去的投資者真的難有選擇。但如果接受沽空,選股範圍便可擴大。所以擅長選股的投資者,可長可短對他們最有利。
2) 分散風險
這是我進行沽空的最主要原因。ETF或分散的股票組合,雖然降低了個別風險,但市場風險仍在。沽空個股,好比在投資組合裡買入一隻與其他持股呈負相關性(Negative Correlation)的股票,降低組合的風險。
3) 當作融資
沽空是有利息成本,但如果沽空對象是大市值股,因「貨源」充足,利息極低。以筆者沽空Apple為例,只有1%年率。如果投資組合有進行槓桿,可以利用沽空所得現金降低槓桿水平。又或者用作買入國債進行利差交易,比向Broker或銀行貸款利率更化算。
可能有人會問: 股票最多跌至零,但上升空間無限,沽空太高風險啦。意譯沽空專家Jim Chanos 名言: 「我投資多年,跌到零的股票不計其數,抽爆機的股票卻是十指可數。」。如果騰迅、Amazon等一代股王都比你沽中,投資者就真的要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選股原則。
認同沽空對提升組合回報及降低風險兩方面都有顯著的作用。
回覆刪除可惜流星現時用的是一般銀行的證券戶口,基本不能做沽空的動作,看來真的要快點轉到IB了。
哈哈流星兄快動手吧
刪除十分同意
回覆刪除多謝,看到80後兄也打算寫造淡工具的文章,期待更多分享。
刪除真是巧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