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最後一天,看了電影「NMB48女神之育成」,撰文記存。
原本以為是一套「柴娃娃」幕後花絮式的偽紀錄片,但導演舩橋淳用比較暗的角度去拍攝,令人看到偶像背後的另一面。後來找了一些資料,原來舩橋淳大有來頭,上一個講述311大地震的紀錄片<核能之國>,2014年入選柏林影展。今次應秋元康邀請拍攝以大阪為中心的NMB48。
導演沒有以組合中知名度較高的成員山本彩及渡辺美優紀作為重心,相反不少篇幅是講述與山本彩同期但5年都未曾入選選拔組的成員沖田彩華,及皇牌之一的矢倉楓子。
整套紀錄片就是講述AKB集團競爭的故事。
從商業的角度去看,AKB的競爭制度非常有效去管理藝員。一般管理藝人公司,Fans雖然重要,但藝人要獲得工作機會,取悅公司高層、經理人還是最重要的。相反,AKB是以Fans為導向,搞很多握手會及每年一次的總選,以排名決定工作,變成令藝人更關注與Fans的互動,亦令Fans對偶像更忠誠。例如在片中,Fans會購入多張相同的唱片,以換取更多總選票。自己支持的偶像落後,Fans更誇張到開會討論如何造勢。
此外,娛樂公司最大風險就是不知道旗下藝人會否受歡迎,及會否已經過氣。AKB48 擁有257位成員,仿如一隻股票指數有257隻股票。ETF之強項在於捨棄投資者主觀判斷,選股由「市場」導向,盈利、市值日增的朝陽企業,佔比愈重,相反夕陽行業則日漸淘汰。AKB48 的握手會及總選,其實就是對組合中成員的一種淘汰機制。
導演把篇幅比重放在沖田彩華及矢倉楓子也有其目的。NMB48定期會推出單曲,單曲會從成員中挑選十至二十多個成員參與,這就是「選拔組」。「選拔組」可算是公司力捧的成員,單曲會拍攝MV,而且有機會在全國不同媒體出現表演演唱,有助提高知名度。沒能進入選拔組,證明實力及Fans不夠,片中有很多落淚鏡頭就是因為成員落選失去「選拔組」資格而來。導演側寫沖田彩華多次努力都未能入選,帶出競爭之激烈及當中的辛酸。
即使是成為皇牌,AKB的競爭仍沒有停止。矢倉楓子不止是「選拔組」常客,更是AKB48的兼任成員(註: NMB、SKE, HKT等知名度高的成員都有可能成為AKB的兼任成員,例如山本彩、渡辺美優紀就是兼任成員)。但她與同為M team 的白間美瑠競爭也相當激烈,兩人在組合中是雙Center (即企中間),所以外間常將二人比較。其中有兩幕矢倉落淚,一次因她的兼任被終止了,而且是白間美瑠成為新的兼任成員,另一幕是矢倉與母親和弟弟午飯,談到自己失去自信覺得自己不再受歡迎。
秋元康的確是天才,以Fans為導向的市場機制造就AKB的成功,但另一方面,感慨這種競爭制度令一班16-22歲的少女都變得太成熟。
+++++++++++++++++++++++++++++++++++++++++++++++++++++++++++++++++++++
後記
這電影真的有不少可以更深刻探討的地方:
- 當港官視民意和民望如浮雲時,AKB是以民意獲得成功
- 白間同須藤真係靚女
- 秋元康的創新管理
- 匱乏經濟學的「隧道效應」(當太專注,就有可能忽略其他事情)
政客可以不屑民意,是因為民意是可操縱的。
回覆刪除well,這一點我同意。我們的特首就非常成功地令全香港民意都唔鐘意佢。
刪除有趣的分享, 從電影看管理. 也反映了做藝人真的不容易
回覆刪除假期去借左幾本講AKB行銷及管理的書籍,希望對分析不同Business model有幫助。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