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 星期日

2020年: 意想不到豐收的一年

休息了大半年(其實無休息, 大部份時間係湊女、閱讀),年初諗住休息一段時間,想不到偏偏今年是投資回報最好的一年,今年投資組合大有長進。

既然大部份投資已經在IB戶口,索性用IB Account management 紀錄投資回報率。目前根據IB 的數字TWR +39.45%,MWR +48.51%。TWR反映投資技巧,MWR反映NAV成長。


2020年目前組合首十大持股(Equity Base計):

                                      比重                        
華潤萬象                      17.7%                        
Tesla                               6.9%                        
Airbnb                            4.5%
GBTC                            4.5%
ServiceNow                  4.4%
騰訊                              4.3%
合景悠活                      3.8%
Hermes                         3.3%
好未來                          3.0%
Alphabet                       3.0%

對比去年十大持股只有ServiceNow仍在榜上。       

資產配置:
股票: 95.2%
企債: 15.3%

今年記存:
  • 其中一個做得比較好的決定是3月底開始買入股票,不過並不是新經濟股票為主,自己是買了一堆自己心儀已久的公司,例如DSV, Blackstone, Tesla, Adobe。加大了Hermes、Amazon及ServiceNow等。
  • 記得當時低投資級別債(即係垃圾債)受創很深,但組合仍然低位大量沽出債券以購入股票。包括受創很多的JP Morgan EM Local Currency Bond ETF。自己當然是錯過了之後的債券大反彈,組合中便有三隻債券獲得贖回,可見目前利率及Credit spread之低,吸引很多高負債企業贖回以較低利率發債。
  • 雖然組合在3、4月買股票,但因為升勢很急,難免忍不住手套現止賺,所以回報對比其他高手低了一大截。最可惜的是自己早早就減持了Tesla,平衡組合難免減少了回報。
  • 之後月份,組合開始加大新經濟、Saas等股票,Fastly, Datadog, 中國中免,信達生物先後中伏,直至最近才收復失地。Zoom、明源雲、農夫山泉是這段時間獲利最豐的股票,組合亦開始部署買入Bitcoin。組合沽出舊經濟如Blackstone, Booking.com等
  • 原以為Tesla會是自己今年金額計獲利最多的股票,意想不到華潤萬象後來居上
  • 今年也做了不錯的時機交易,包括中芯Put Warrant, 阿里Call (螞蟻上市前沽清),但同樣錯誤沽出了一些後來升幅顯著的股票,例如Uber, Farfetch, 平保, 美團。

想法:
  • 以往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現在股市變成流動性晴雨表,未來貨幣政策仍然重要
  • 債券(指高評級債)作為資產配置工具作用減少(已經沒法預期減息刺激債價上市)
  • 預期更多資金配置在股票這個Asset Class
  • 拜登及耶倫應該會重回強美元政策,不要一味認為美元會不斷貶值
  • 維持配置比特幣(印銀紙)及Tesla(氣候暖化)
  • 選股核心思想仍然是「物以稀為貴」, Extract Risk Premium
  • 專注,其他一切只是妄想,思考過多
-------------------------------------------------------------------------------------------------------------------
截止12月31日, 2020年TWR +43.63%, MWR +52.9%

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一段往事

取自黃國英其中一本書,是一個令我很深刻的故事

09年初,某公司管理層宣佈回購股份,分析員及基金經理在會議中追問管理層,為何要在公司股價大幅反彈後才回購。管理層回答,縱使公司手頭現金很多,但當時(金融海嘯期間)業務前景未明,跟本不知道客戶找唔找到數、供應商供唔供到貨。所以即使股價低殘,公司仍然保留現金。

即使身位管理層仍然難以確定公司前景,更何況是分析員? 亦分映經營者同投資者的角度差別。

時至今日,做生意強調現金流為王,而非現金為王。現在做生意更依賴現金流(Asset light)而不是資本,生財工具都是租的,例如由買Server(資本開支Capex)變成Cloud computing,釋放出既現金就用晒回購同派息。生意及商業活動一停,現金流斷裂,生財工具都無埋,可以說是Off-balance sheet負債。

企業的價值在於中長期的現金流,但短期首要必需要生存,才能有然後,08年經驗就是眼見不少增長股倒閉於資金短缺之中。

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2019年及總結5年來投資路

2019年12月+3.89%,全年回報31.04%。實現連續5年正回報(雖然好波動)。

3年平均年回報23.3%
5年平均年回報19.0%

過去五年年回報
                      組合        恒指         Leverage Partner 
2015            +25.2%      -7.2%            +31.4%
2016              +1.6%      +0.4%           +5.3%
2017            +40.2%      +36.0%         +52.4%
2018             +2.1%       -13.6%          -18.4%
2019             +31.0%      +9.7%          +25.7% (11月底)

2019年底組合首十大持股(Equity Base計):
                                      比重                        2015年底十大
華潤置地                      6.3%                        Facebook
領展                              3.3%                        領展
LSE                               3.2%                        港鐵
Nvidia                           2.4%                        Amazon
Mastercard                    2.3%                        騰訊
ServiceNow                  2.3%                        Market Axess
Intuitive Surgical          2.2%                        平保A
HDFC Bank                  2.1%                        Hermes
港鐵                              1.9%                        京東商城
Visa                               1.9%                        CSOP深圳創業板ETF
合共27.9%

簡單記錄我在十二月的買賣。我在12月13日兩大利好消息的這一日進行了一次買賣。買入最多的是JP Morgan EM Local Currency Bond ETF,原因是美元似乎見頂,中美達成協議亦有利企業回補庫存及重新投資,利好作為新產者的新興市場。加上自己買入Uber債,債券佔組合增加至94%。另外,我平倉英鎊,買入澳元以維持美元淡倉。

股票上,我買入華潤置地及LSE(倫交所)。華潤置地沒有特別見解,看重的是地產在國內似乎是一個可以分拆出不同價值的產業,而且公司經營的萬象城也是不錯的品牌。倫交所就是典型我喜歡的物以稀為貴的股票,看中的是英國的反脆弱特質,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法治,加上受益於周邊的波動性。平掉Nestle淡倉。

五大債券持倉
                                      比重
UBER 7.5 11/01/23      9.9%
BAC 5 7/8 PERP          7.2%
S 7 08/15/20                 6.5%
PEMEX 3.5 1/30/23     6.4%
S 6 11/15/22                  5.3%

組合參考數據
股票長倉 44.6%
股票短倉 -3.3%
債券         94.1%(包括債券ETF)

主要貨幣Exposure
歐元       1.7%
日圓       -0.6%
英鎊       0.8%
人民幣   2.1%

我想在這裡做一個小總結,總結這幾年自己的投資思維。

物以稀為貴與債券
2015年自己開始投資港股以外股票,自己需要一個框架去挑選股票,經過幾次失敗(百度、BMW),自己開始了「物以稀為貴」選股之路。最初的物以稀為貴股,就是Facebook及Hermes,一個是獨大的平台,一個是佔據全世界人Mind-share的品牌。

物以稀為貴的股票其實有著與債券相似的特質: Extract Risk Premium。但有別於債券會以現金流(債息)回饋投資者,股票的Risk Premium反映在資本增值上,如果不賣出股票,組合就容易欠缺現金流。我在2017年開始,就大幅增加了組合的債券投資,以物以稀為貴股票的淨值槓桿買入債券以產生現金流。

反脆弱
這五年影響我最深的書是<反脆弱>。我的投資框架很多時都是來自於自己動手投資、工作及閱讀。但真正將我這些經驗串連起來的是反脆弱。索羅斯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對與錯,而是對的時候獲利多少,輸的時候損失多少,其實就是反脆弱入面的非線性報償概念。

大學中的智識,與務實產生的智慧大大不同。大學教你股票計DCF、購買力平價,但觀乎Market Wizard或者任何交易員或者投資者的言談,他們在乎的是Risk-reward及控制損失,是反脆弱概念。

Option-like股票
槓鈴策略是塔雷伯提出應對「黑天鵝」的方法(應對,不是消滅)。重點是首先降低自己風險,然後撥出小部份參與「正黑天鵝」。可能會有人誤會我的投資組合風險高,因為有一大堆燒錢公司,例如美團(最近兩季扭虧了)、Uber、ServiceNow、Farfetch,高估值公司例如Nvidia及以前買過的Tesla,及期權。其實,這些都是我參與「正黑天鵝」的方法。有人提到,自己絶不買不熟悉的股票、工具,我覺得關鍵其實係注碼及報償(回報),了解一樣東西與從中獲利,不是一回「事」。

今後的方向
應該會花更多時間在程式編寫上,學習程式交易是可以作為一種策略上的分散。不過我更樂在其中的是學到程式、數據如何應用,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對將來自己選股也有幫助。不過自己新進入這個領域,實在是沒有功力作分享。

我從2011年就開始上網寫下野,原來不知不覺已經近十年,睇返自己最開始的文章,投資思維真的非常幼稚。直到現在,雖然投資賺到點錢,但自覺所寫題材不算獨到,如果分享投資想法算是做善事,自己的善事應該只是捐錢賣旗的級數。

人大了,又有了一些想做的事,看來也是時候來個小休。多謝一些支持自己的Blogger,多得他們自己這裡才有流量。各位朋友,後會有期。

如果想搵我傾下計,可以留意Facebook Page 宏觀交易日誌,遇到有趣新聞,我都會在Page中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