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宣布以26.257億美元(約204.8億港元)分別向GECAS, BOC Aviation, JSA及MCAP收購60架飛機,大搞飛機租賃,一連兩篇首先講下長實的生意模式,再同中國飛機租賃(1848)比較一下,睇下有無得做。
長實地產起家,看似與航空業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暗合誠哥發達之方程式。要理解單「勺」,就要先明白誠哥發達方程式。
誠哥是財技高手,其發達方程式簡單黎講,就是利用長實、和黃的超靚仔資產負債表及信貸評級借錢、發債去買現金流極佳的資產,例如房地產、發電廠、電訊及停車場等(資本投入少,處於淨現金流流入狀態)。長實、和黃賺取的其實是利差,即收入扣除利息成本,並以槓桿將回報放大。
有睇開長實盤數就知道,誠哥投資項目,往往佔少於50%,例如今次搞飛機的聯營公司就只佔40%。就算是長和系自己做的項目,聯營公司持份亦會拆開成40:40:20之類。在會計上,持份少於50%的子公司會採用Equity Method,即係只會Book equity入去帳內(唔包子公司負債),亦只包子公司盈利(唔包子公司收入),這樣母公司(即長實)負債就會少D,淨利潤率就會高D (只包盈利不包收入)。所以你見到長實處於淨現金,但分分鐘項目以90% Leverage都唔係無可能。
高負債去買資產,短期會面對利息風險,但長線其實相當著數。因為通脹,資產及現金流會上升(因為有提價能力),但負債卻是紋風不動(所以通脹是投資債券的最大敵人)而且愈來愈少(用產生的現金流還錢,好似買樓收租供咁),這亦是大部份香港人買樓發達的原因。長實坐擁現金流,又可以利用現金流再投資,或出售升值資產,所以時間一長,可以累積相當財富。
不過,呢招只限誠哥所用,因為方程式的關鍵是平錢及借到大錢。借得貴及借唔得多都無用。一般人問銀行借錢買樓可以,但你話借錢買發電廠,相信銀行職員會踢你出門口。
飛機租賃是具現金流流入的資產,最近市場因為中國飛機租賃上市,多左留意呢個行業,咁究竟有無得搞? 請看下回分解。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林少陽分析和黃(13)售24.95%屈臣氏予淡馬錫
上周五收市後,和黃宣布以440億港元出售屈臣氏24.95%股權予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按比例計算整間屈臣氏作價1,764億港元,扣除費用後和黃交易所得淨額約430億港元。屈臣氏估值約佔和黃總市值(按上周五收市價107港元計算)的39%,或每股和黃約值41.5港元。
於去年底,屈臣氏的股東應佔資產淨值約92億港元,而除稅及特殊項目後股東應佔溢利約7iSp#38億港元。交易作價相當於19倍帳面值及22.6倍2013年度純利。按管理層披露的文件顯示,去年屈臣氏的稅後純利按年升13%,增長並不是特別顯著,市盈增長比率(PEG)約達1.74倍,交易作價理想。事實上,屈臣氏的交易作價與本欄原來預期的1,500億港元高出逾17%,惟與其他主流證券商動輒2-3千億元的瘋sTg^3狂估值比較,卻少了一截。
稍為令本欄感到意外的是,和黃在宣布交易的同時公布,一旦交易落實,會將其中近70%交易所得淨額(約298億港元)或每股7港元,以特別現金股息分派予股東。母公司長實(1)將按比例分得149億港元特別股息。由於長實手頭現金充裕,董事會決定於收取和黃特別股息後,從長實現金儲備中追加13億港元至「齊頭數」同樣宣布每股特別現金股息7港元。
是項交易叫停了和黃分拆屈臣氏上市的計劃,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於記者會上表示,屈臣氏將考慮於2-3年後才考慮上市,期望屆時估值高於上周五之作價。可能是為了投桃報李,屈臣氏未來的分拆上市地點,由市場原來預期的香港及倫敦第一上市(並可能包括於新加坡作第二上市),改為預期將於香港及新加坡第一上市。
上月底,和黃宣布013年度核心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升20%報314億港元,當中屈臣氏佔78億港元或25%。扣除屈臣氏的估值後,和黃按上周五收市價每股107港元計算的總市值約2,800億港元,而屈臣氏以外核心股東應佔溢利約236億港元,或約值12倍市盈率。以一家控股公司來說,12倍的估值不高不低。
出售屈臣氏後,和黃今年股東應佔核心盈利或減速至320-330億港元附近,按綜合估值12-15倍市盈率計算,扣除未來一年每股總派息約11港元後,預期估值約91-117港元,或除息前102-128,較周五收市價-5%至+20%。
正如本欄日前提及,長實由於財政狀況更加穩健,而估值更加便宜,即使目前本港樓市表現呆滯,考慮到qA©#9集團可能借助收購合併或出售資產,為股東增值,按預測息率2.(318116)5%及2014年每股派息3.5港元計算,其估值上限或為140港元,連同未來一年派息上限估值約153.4港元,較上周五收市價122.8港元,總回報約25%,這5%的估值上限或於未來三數天內透過長實跑贏和黃5%或以上而打成平手。
不過,按本欄分別對兩股的估值上限計算,和黃上限預測息率只得2hAv/7%,而長實則是2.5%,市場或對長實的估值太過保守,尤其是未來系內的大型收購合併或出售資產行動,很可能會以財政狀況更健全的長實作為主導。
於去年底,屈臣氏的股東應佔資產淨值約92億港元,而除稅及特殊項目後股東應佔溢利約7iSp#38億港元。交易作價相當於19倍帳面值及22.6倍2013年度純利。按管理層披露的文件顯示,去年屈臣氏的稅後純利按年升13%,增長並不是特別顯著,市盈增長比率(PEG)約達1.74倍,交易作價理想。事實上,屈臣氏的交易作價與本欄原來預期的1,500億港元高出逾17%,惟與其他主流證券商動輒2-3千億元的瘋sTg^3狂估值比較,卻少了一截。
稍為令本欄感到意外的是,和黃在宣布交易的同時公布,一旦交易落實,會將其中近70%交易所得淨額(約298億港元)或每股7港元,以特別現金股息分派予股東。母公司長實(1)將按比例分得149億港元特別股息。由於長實手頭現金充裕,董事會決定於收取和黃特別股息後,從長實現金儲備中追加13億港元至「齊頭數」同樣宣布每股特別現金股息7港元。
是項交易叫停了和黃分拆屈臣氏上市的計劃,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於記者會上表示,屈臣氏將考慮於2-3年後才考慮上市,期望屆時估值高於上周五之作價。可能是為了投桃報李,屈臣氏未來的分拆上市地點,由市場原來預期的香港及倫敦第一上市(並可能包括於新加坡作第二上市),改為預期將於香港及新加坡第一上市。
上月底,和黃宣布013年度核心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升20%報314億港元,當中屈臣氏佔78億港元或25%。扣除屈臣氏的估值後,和黃按上周五收市價每股107港元計算的總市值約2,800億港元,而屈臣氏以外核心股東應佔溢利約236億港元,或約值12倍市盈率。以一家控股公司來說,12倍的估值不高不低。
出售屈臣氏後,和黃今年股東應佔核心盈利或減速至320-330億港元附近,按綜合估值12-15倍市盈率計算,扣除未來一年每股總派息約11港元後,預期估值約91-117港元,或除息前102-128,較周五收市價-5%至+20%。
正如本欄日前提及,長實由於財政狀況更加穩健,而估值更加便宜,即使目前本港樓市表現呆滯,考慮到qA©#9集團可能借助收購合併或出售資產,為股東增值,按預測息率2.(318116)5%及2014年每股派息3.5港元計算,其估值上限或為140港元,連同未來一年派息上限估值約153.4港元,較上周五收市價122.8港元,總回報約25%,這5%的估值上限或於未來三數天內透過長實跑贏和黃5%或以上而打成平手。
不過,按本欄分別對兩股的估值上限計算,和黃上限預測息率只得2hAv/7%,而長實則是2.5%,市場或對長實的估值太過保守,尤其是未來系內的大型收購合併或出售資產行動,很可能會以財政狀況更健全的長實作為主導。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