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以弱戰強」? 我自己的理解是不應刻意模仿最成功者,而要集中火力研究自己獨特之處。要務實去做附合自身條件、因素的事。就如100毛,如果仿效TVB去拍長劇、搞大型Show,必定失敗,只會淪為HKTV甚至亞視。
今日黃國英又在其信報專欄中,談到自己在Talk show中如何應用「以弱戰強」。
黃國英先生於是將重點放在劇本上,反覆琢磨講稿的內容,直至由衷相信自己的理論有邏輯,預測的確是有根有據為止,這樣才有說服力。
結果,當然會如杜如風一樣,有Fans也有haters (LBJ如是)。但試想,像黃子華般升到上神級表演者的數目極少,模仿杜如風成功之路似乎實際得多。
自己也曾經幻想整個投資流程可以仿效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心裡面想,如果可以拜訪公司、建立模型預測盈利及估值,投資績效應該可以大幅提升吧,畢竟,如果非常了解自己投資的企業,勝算應該很大。
後來發覺,熟悉公司的基本面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拜訪公司、砌Model做DCF則大可不必。拜訪公司確實是加快對公司運作的了解,但那些盈利預測模型、DCF實在太多假設,而且人性就是你有了預測,就會Anchor在預測之中,操作反而僵化。
很多投資者喜歡仿效長倉基金,長線持有並且永遠滿倉,其實亦是犯了這魔障。此外,亦有不少投資者喜歡買入那些基金愛股(指中小型的股份),但想深一層,所謂基金愛股無非是基金與公司關係良好,可以比外間收到更快更多的信息,跟風買入變相置自己於資訊劣勢之中。
一定要好好想想,做投資上的「100毛」以弱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