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最後單月跌0.03%,YTD +12.19%,跑贏恒指+3.09%及惠理價值基金+5.5%,在沒有分析員、券商等資源支持下,自己算是感到滿意了。
自己喜歡在跌市或波動市中觀察自己手上股份以辨認出那些較強,所以特別寫下這文章以作記存。
升幅最大的是SNAP+28.1%,但主要因為市場重新評價所以並不是底子特別強的股份。其次是Moncler +8.1%, YTD +10.0%及海康威視 +7.3%, YTD +9.2%。有些股份在二月沒有強勁上升,但YTD已累積很多升幅,例如愛股AMZN +29.3%, NVDA +25.1%, Juno +89.8% (哇!), 格力 +18.3%等等。
接近公用股級數的消費品股是現時加息周期的最大受害者,Reckitt Benckiser YTD -16.5%,差絶一眾同類股份如Nestle YTD -10.17%, Unilever YTD -8.75%及金寶湯 YTD-9.86% 。
這個Blog的介紹是"主張以價值,配合全球跨資產(Global Asset Allocation)的投資方式",但為何投資的股票,不只PE高,有些股票更是連PE都無。
正是因為我看重的是價值而非價格。市盈率、市帳率及股息率只是會計上的數字,作為一個起點是可以的,但如果只因為這些數字低便作投資,便是過份簡化。
預測公司將來的營運狀況及利用Spreadsheet進行DCF等作出估值是更佳的做法。由於在制作Financial Model時會思考及了解公司各項的細節,比以市盈率及會計報表作投資決策更好。不過,人的預測能力始終有限,而且利用DCF計算出所謂目標價(Target Price)或內在價值(Instinct Value),容易使人陷入Price Anchoring 的心理謬誤。
所以近年,我已經由分析公司的各項細節(好耐無砌Model了),轉為留意更大的格局觀及作長線投資,同時配合價格走勢及組合管理去控制風險。我會留意公司的Business model,公司如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如何運用資本,現金流。有很多東西未必能在財務報表上看得到,反而是靠平日多閱讀去了解。
組合十大長倉持股
比重
Nvidia 11.3%
騰訊 10.9%
Amazon 8.8%
Facebook 8.3%
港鐵 5.2%
海康威視 4.0%
Moncler 3.9%
Alibaba 3.2%
Hermes 3.1%
Fevertree Drink 3.0%
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2018年2月15日 星期四
急跌後重整
上周股市急跌,幸好SPY Put及SNAP Call為自己帶來不錯的利潤,讓我可以靜觀其變,比較冷靜去看市場,股市終於迎來本周農曆新年前4個交易日的反彈,決定在年三十晚重整組合。
第一,是處理掉SPY Put。由於波幅下降及股市反彈,SPY Put 價值下降,自己打算減持股票以代替持有Put對沖,所以沽出。
第二,降低股票exposure。對象包括GS、SNAP Call及Juno,沽出GS純綷是對其信心最弱,而SNAP Call沽出後,已等於取回Snap正股的全部成本,今次投資Snap的操作回報極厚,由於運氣,長揸變短炒。Juno則耐心等待3月1日完成收Tender offer便可。
第三,買入利率期貨工具。每年組合都會作一些新的投資嘗試,今次組合買入美國十年國債期貨Put,這是一個順勢的部位,可以對沖掉長債息上升,而這個亦是一個Risk on的部位,假如市場環境轉差,資金還是會流入美國國債造成虧損。
另一端,自己買入Eurodollar期貨Call,為組合的Risk position(包括股票、外匯及
國債期貨Put)做點對沖。最好的Scenario是美國的Yield curve變得Steepen,這樣的配搭回報最大。
第四,平倉IBM。IBM的沽空沒有利可途,如果不是這輪股災,還為組合帶來0.25%的損失,不過其提供了平價資金支持了早期的債券投資。由於沽出了股票資金增加,所以亦結束了這個淡倉。
曾經考慮過的交易:
1)內銀:看過幾隻內銀,還是覺得估值不便宜(買入內銀的唯一理由只有估值便宜),工行建行3厘左右的股息率,還不如買領展。
2)領展:每一次買賣都會想到是否買回領展,現時股價比最高位低了10%,而自己有長債Put可以對沖領展因利率上升的估值壓力。不過最後自己不想持有太多逆勢的倉位(例如Eurodollar)作罷。
3)ATVI Call:自己的Call已經持有了半年,加上昨日急升,已累升了68%,自己當然有打算隨SPY Put及SNAP Call一併沽出Take Profit,但考慮到沽出會令組合的Risk position太低,所以今次沒有處理。
股票的倉位縮減,但其實組合正等待機會增加外匯的Risk Expsoure。多了兩個利率工具的position,外匯操作可以更進取些。
經過重整後,組合的結構如下:
股票82.7%
債券116.6%
主要貨幣Exposure
歐元 13.3%
英鎊 5.5%
人民幣 7.0%
YTD回報13.7%
第一,是處理掉SPY Put。由於波幅下降及股市反彈,SPY Put 價值下降,自己打算減持股票以代替持有Put對沖,所以沽出。
第二,降低股票exposure。對象包括GS、SNAP Call及Juno,沽出GS純綷是對其信心最弱,而SNAP Call沽出後,已等於取回Snap正股的全部成本,今次投資Snap的操作回報極厚,由於運氣,長揸變短炒。Juno則耐心等待3月1日完成收Tender offer便可。
第三,買入利率期貨工具。每年組合都會作一些新的投資嘗試,今次組合買入美國十年國債期貨Put,這是一個順勢的部位,可以對沖掉長債息上升,而這個亦是一個Risk on的部位,假如市場環境轉差,資金還是會流入美國國債造成虧損。
另一端,自己買入Eurodollar期貨Call,為組合的Risk position(包括股票、外匯及
國債期貨Put)做點對沖。最好的Scenario是美國的Yield curve變得Steepen,這樣的配搭回報最大。
第四,平倉IBM。IBM的沽空沒有利可途,如果不是這輪股災,還為組合帶來0.25%的損失,不過其提供了平價資金支持了早期的債券投資。由於沽出了股票資金增加,所以亦結束了這個淡倉。
曾經考慮過的交易:
1)內銀:看過幾隻內銀,還是覺得估值不便宜(買入內銀的唯一理由只有估值便宜),工行建行3厘左右的股息率,還不如買領展。
2)領展:每一次買賣都會想到是否買回領展,現時股價比最高位低了10%,而自己有長債Put可以對沖領展因利率上升的估值壓力。不過最後自己不想持有太多逆勢的倉位(例如Eurodollar)作罷。
3)ATVI Call:自己的Call已經持有了半年,加上昨日急升,已累升了68%,自己當然有打算隨SPY Put及SNAP Call一併沽出Take Profit,但考慮到沽出會令組合的Risk position太低,所以今次沒有處理。
股票的倉位縮減,但其實組合正等待機會增加外匯的Risk Expsoure。多了兩個利率工具的position,外匯操作可以更進取些。
經過重整後,組合的結構如下:
股票82.7%
債券116.6%
主要貨幣Exposure
歐元 13.3%
英鎊 5.5%
人民幣 7.0%
YTD回報13.7%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二月初記存
二月是老散我及太太的生日月,加上一月組合大升,完全處於鬆懈狀態,上星期五即2月2日是太太正日生日,在慶祝的晚飯之中,想不到道指在近收市前大跌600點。
然而,周一的港股在北水流入下,由跌800多點到收市只跌300點,自己甚至買入瑞典克朗以回補上月底沽出的歐元。但周一美股再度下跌,愛股Nvidia亦告失手,大跌10%,美股全線下跌。還好1月中買入SPY的價外Put,估計減少了五分或六分之一的損失。
周二港股終於失陷,組合下挫至YTD回報只有6%不到,但我對組合的抗跌力有點信心,所以將因為Trade Unwind 而上升的日圓全數沽出。
我的信心來源其一,是因為我沒有太多當炒的股票如內銀、內房、資源及車股。其二,手上的SPY put因為波幅上升一度升愈一倍,為組合提供了2%的升值(雖然周三波幅回落令價格出現市跌價跌的現象),當然IBM的淡倉亦提供一定防守。其三,我發現手上兩隻Biotech近乎沒有下跌,原來Juno Therapeutics 獲Celgene收購。呼,當年癌藥三寶Blue, Juno, Kite,自己三選一買了前兩者,結果Kite去年獲收購,今年到Juno。
由於Western Digital 債將於3月1日贖回,組合在周二晚買入Hilton Worldwide債代替。
驚喜的事發生在昨日,Snap用戶數增長好過預期,上升47%(估計也有挾淡倉的因素),手上的Call由價外變價內,升了2.3倍。自己相當幸運,但友人就沒有這麼好彩了。想不到身邊居然也有朋友買了XIV這隻反向波幅ETF。
目前組合2月份下跌了1.6%,YTD +10.4%,希望可以力守1月的回報。
然而,周一的港股在北水流入下,由跌800多點到收市只跌300點,自己甚至買入瑞典克朗以回補上月底沽出的歐元。但周一美股再度下跌,愛股Nvidia亦告失手,大跌10%,美股全線下跌。還好1月中買入SPY的價外Put,估計減少了五分或六分之一的損失。
周二港股終於失陷,組合下挫至YTD回報只有6%不到,但我對組合的抗跌力有點信心,所以將因為Trade Unwind 而上升的日圓全數沽出。
我的信心來源其一,是因為我沒有太多當炒的股票如內銀、內房、資源及車股。其二,手上的SPY put因為波幅上升一度升愈一倍,為組合提供了2%的升值(雖然周三波幅回落令價格出現市跌價跌的現象),當然IBM的淡倉亦提供一定防守。其三,我發現手上兩隻Biotech近乎沒有下跌,原來Juno Therapeutics 獲Celgene收購。呼,當年癌藥三寶Blue, Juno, Kite,自己三選一買了前兩者,結果Kite去年獲收購,今年到Juno。
由於Western Digital 債將於3月1日贖回,組合在周二晚買入Hilton Worldwide債代替。
驚喜的事發生在昨日,Snap用戶數增長好過預期,上升47%(估計也有挾淡倉的因素),手上的Call由價外變價內,升了2.3倍。自己相當幸運,但友人就沒有這麼好彩了。想不到身邊居然也有朋友買了XIV這隻反向波幅ETF。
目前組合2月份下跌了1.6%,YTD +10.4%,希望可以力守1月的回報。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市旺定黃國英受歡迎
黃國英在星期三的錄影節目談及一本書<Quality Investing: owning the best companies for the long term>。這本書我有些印象,當年同期還有一本叫Capital Return,都是談Quality Investing,二選其一,我最後買了Capital Return。
節目當日,自己就在圖書館預約了該書,一來自己喜歡Quality作為選股準則,二來談美股的書太多了,書中例子以歐股為主,可以認識更多好公司。當日尚有多本書在架上,想不到今日打開查看書到了沒有,發現所有書已經在預約處理及預約轉移中,而且共有11 個預約。(好在我手快)
好奇,究竟是因為市旺令投資者對投資書「求知若渴」,還是黃國英人紅有點書成金的威力?
節目當日,自己就在圖書館預約了該書,一來自己喜歡Quality作為選股準則,二來談美股的書太多了,書中例子以歐股為主,可以認識更多好公司。當日尚有多本書在架上,想不到今日打開查看書到了沒有,發現所有書已經在預約處理及預約轉移中,而且共有11 個預約。(好在我手快)
好奇,究竟是因為市旺令投資者對投資書「求知若渴」,還是黃國英人紅有點書成金的威力?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抗拒畏高
昨日美股下跌,道指跌了362點,但觀察領導股如Amazon仍升,其與Nvidia今個月上升超過20%。目前對跌市的解釋是今個月股票升得多,引致平衡基金Rebalacne沽股票買債券(但國債價格未見反彈),基於領導股未見轉勢,自己並未啟動風險管理機制。
1月份目前為止組合上升+11.3%,略為領先今早恒生指數+8.9%,除了因為股票上升外,很重要就是組合持有各個外匯兌美元的長倉(即美元淡倉)均有不錯回報。
月中,投資組合進行了一些買賣。沽出了美的集團持有的庫卡(Kuka),自己手上持股少,沽出也無妨。買入Visa及Mastercard 這類可以看得比較長遠的價值創造型股票,算是增加了組合的防守,同時,穩健中不忘進取,買入了Snapchat 正股及遠期期權作為進攻。
自己刻意挑選與大市相關性較低的股票。Snapchat 去年跌破招股價,企業管治及Monetization的能力當然備受質疑,所以才配搭遠期期權出擊控制注碼。其實,Snapchat 與Alphabet及騰訊一樣,投資及併購了很多有潛質的項目,期望公司好比一家VC及PE,下面的項目有收成的一天。
一直有考慮是否加入領展作為後衛。領展絶對是港股中少數可以長升長有的優質股,估值亦愈來愈高,但由於我認為利率上升,全球經濟增長加快,最後還是選擇了比較受惠自己宏觀看法的Visa及Mastercard 。
組合向來喜歡鎖定部份利潤,首先我撥出部份注碼(約2%)買入遠期的價外SPY put,之後,先後將俄羅斯盧布、南非蘭特及捷克克朗沽出,減持歐元,同時買入日圓及瑞朗,整體的非美元及港元的Expsoure降至佔組合約41%左右。
R兄分享神書分享:《置業策略》作者自序,即時在網上找到了電子版來閱讀,有時間希望寫一篇讀後感。
月中,投資組合進行了一些買賣。沽出了美的集團持有的庫卡(Kuka),自己手上持股少,沽出也無妨。買入Visa及Mastercard 這類可以看得比較長遠的價值創造型股票,算是增加了組合的防守,同時,穩健中不忘進取,買入了Snapchat 正股及遠期期權作為進攻。
自己刻意挑選與大市相關性較低的股票。Snapchat 去年跌破招股價,企業管治及Monetization的能力當然備受質疑,所以才配搭遠期期權出擊控制注碼。其實,Snapchat 與Alphabet及騰訊一樣,投資及併購了很多有潛質的項目,期望公司好比一家VC及PE,下面的項目有收成的一天。
一直有考慮是否加入領展作為後衛。領展絶對是港股中少數可以長升長有的優質股,估值亦愈來愈高,但由於我認為利率上升,全球經濟增長加快,最後還是選擇了比較受惠自己宏觀看法的Visa及Mastercard 。
組合向來喜歡鎖定部份利潤,首先我撥出部份注碼(約2%)買入遠期的價外SPY put,之後,先後將俄羅斯盧布、南非蘭特及捷克克朗沽出,減持歐元,同時買入日圓及瑞朗,整體的非美元及港元的Expsoure降至佔組合約41%左右。
R兄分享神書分享:《置業策略》作者自序,即時在網上找到了電子版來閱讀,有時間希望寫一篇讀後感。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2018年開局
2018年開局不錯,投資組合+5.46%,股票、企債及外匯皆有進帳。
仍然是靠騰訊及Nvidia雙箭頭攻堅,其他核心股票表現都不錯,可能月中做點買賣調整一下組合。
企債表現不錯,雖然美國國債息率上升,但估計因為稅改對企業財務狀況利好,企債價格上升,就連ToysRus及CYH都反彈不少。之前提及,自己的債券投資策略會變為略為進取,買入較長期息率較高,而有少許資本增值機會的債券(當股票咁買?),風險控制的方法就是注碼控制。不過,由於手頭上有現金,所以仍然持有息率不吸引的Dell及Western Digital。
美元弱,組合的歐元及丹麥克朗(與歐元掛勾)的Position有收獲。黃國英提及,很多投資者借鑑80年代列根稅改的美元走勢,可能是這輪美元下跌的原因。索羅斯的<Finanial Alchemy>便有記錄當時「廣場協議」前後其分析部署,索羅斯重倉德國馬克、日圓更是大勝而回。
當年列根希望美元大幅貶值,刺激美國經濟出口,但現時特朗普稅改的目的是想吸引巨企海外的資金回流美國本土,情況及動機與當時大不相同,美元大幅貶值,並不符合其目的。當然有考慮美國政府的財政一旦惡化以至被調低信貸評級的影響,但目前並不急於想得太長遠。
仍然是靠騰訊及Nvidia雙箭頭攻堅,其他核心股票表現都不錯,可能月中做點買賣調整一下組合。
企債表現不錯,雖然美國國債息率上升,但估計因為稅改對企業財務狀況利好,企債價格上升,就連ToysRus及CYH都反彈不少。之前提及,自己的債券投資策略會變為略為進取,買入較長期息率較高,而有少許資本增值機會的債券(當股票咁買?),風險控制的方法就是注碼控制。不過,由於手頭上有現金,所以仍然持有息率不吸引的Dell及Western Digital。
美元弱,組合的歐元及丹麥克朗(與歐元掛勾)的Position有收獲。黃國英提及,很多投資者借鑑80年代列根稅改的美元走勢,可能是這輪美元下跌的原因。索羅斯的<Finanial Alchemy>便有記錄當時「廣場協議」前後其分析部署,索羅斯重倉德國馬克、日圓更是大勝而回。
當年列根希望美元大幅貶值,刺激美國經濟出口,但現時特朗普稅改的目的是想吸引巨企海外的資金回流美國本土,情況及動機與當時大不相同,美元大幅貶值,並不符合其目的。當然有考慮美國政府的財政一旦惡化以至被調低信貸評級的影響,但目前並不急於想得太長遠。
2018年1月1日 星期一
2017年組合檢視及明年展望
2017年組合的回報率+40.2%,同期恒生指數+36.0%,惠理基金+43.1%,連續第三年跑贏恒生指數唯未能繼續跑贏惠理基金。過去3年平均年回報21.3%,5年平均年回報則為13.7%,算是滿意,希望未來的平均年回報可以繼續在10%之上。
2017年底組合首十大持股(Equity Base計):
比重 回報
騰訊 11.3% (+114.0%)*
Nvidia 10.1% (+81.3%)*
Facebook 9.2% (+53.4%)*
Amazon 7.6% (+56.0%)*
港鐵 6.5% (+27.2%)*
海康威視 3.9% (+7.9%)
Moncler 3.9% (+11.4%)
Goldman Sach 3.9% (+6.4%)*
Hermes 3.5% (+14.4%)*
Alibaba 3.4% (+75.9%)
合共63.4%
*持有超過一年,數字為2017年全年回報
回顧10大持股,Alphabet (Google母公司)、Priceline及Tesla已經沽出。
去年宏觀交易不易
回顧去年底的展望,完全是超錯,美國稅改要到年底能成事,利率雖升但並不劇烈,美元更加是不跌反升,香港樓市則再創新高。Stanley Druckenmiller 早幾個星期接受CNBC訪問,就坦言他2017年在如些多的機會之下是表現最差的一年,令他想起他不願記起的1997年。要不是股票回報亮麗,單就宏觀交易而言,2017年會是其操作生涯第一個下跌的年份 (If it was up to macro, I'd have my first down year but stocks have bailed me out)
雖然自己去年的預測錯誤,但投資回報卻很好,主要由於靈活應變,去年年初便加入Alibaba等股票,而且自己挑選的股票表現不錯,組合整體結構上很受惠上年的趨勢。
2017年底組合資產配置
股票Net exposure 81.5%, 其中短倉(4.0%)
長倉持股數量: 21
債券 122.7%
主要Currency exposure
歐元16.0%
英鎊6.1%
人民幣13.7%
去年投資組合加入槓桿買入債券,初期買入3年內到期的債券為主,後來進入第四季修改策略,買入年期稍長(6-7年)而具備少許升值潛力的債券,例如VRX, AMC等便為組合提供了不錯的資本增值回報。而由於選擇的債券風險上升,預計債券佔組合的比重會下降以注碼控制風險。
預計未來兩個月沽出深圳物業後的資金將會投入組合內,這是組合今年最大的挑戰,大量資金碰上已經大升的各類資產,如何配置、選股、入市要謹慎考慮。初步的想法是,1) 更多應用遠期期權,在入市時已控制潛在損失,2) 加入一些估值較低的股票及沽空以分散投資,3) 維持一定比例現金。
2017年底組合首十大持股(Equity Base計):
比重 回報
騰訊 11.3% (+114.0%)*
Nvidia 10.1% (+81.3%)*
Facebook 9.2% (+53.4%)*
Amazon 7.6% (+56.0%)*
港鐵 6.5% (+27.2%)*
海康威視 3.9% (+7.9%)
Moncler 3.9% (+11.4%)
Goldman Sach 3.9% (+6.4%)*
Hermes 3.5% (+14.4%)*
Alibaba 3.4% (+75.9%)
合共63.4%
*持有超過一年,數字為2017年全年回報
回顧10大持股,Alphabet (Google母公司)、Priceline及Tesla已經沽出。
去年宏觀交易不易
回顧去年底的展望,完全是超錯,美國稅改要到年底能成事,利率雖升但並不劇烈,美元更加是不跌反升,香港樓市則再創新高。Stanley Druckenmiller 早幾個星期接受CNBC訪問,就坦言他2017年在如些多的機會之下是表現最差的一年,令他想起他不願記起的1997年。要不是股票回報亮麗,單就宏觀交易而言,2017年會是其操作生涯第一個下跌的年份 (If it was up to macro, I'd have my first down year but stocks have bailed me out)
雖然自己去年的預測錯誤,但投資回報卻很好,主要由於靈活應變,去年年初便加入Alibaba等股票,而且自己挑選的股票表現不錯,組合整體結構上很受惠上年的趨勢。
2017年底組合資產配置
股票Net exposure 81.5%, 其中短倉(4.0%)
長倉持股數量: 21
債券 122.7%
主要Currency exposure
歐元16.0%
英鎊6.1%
人民幣13.7%
去年投資組合加入槓桿買入債券,初期買入3年內到期的債券為主,後來進入第四季修改策略,買入年期稍長(6-7年)而具備少許升值潛力的債券,例如VRX, AMC等便為組合提供了不錯的資本增值回報。而由於選擇的債券風險上升,預計債券佔組合的比重會下降以注碼控制風險。
預計未來兩個月沽出深圳物業後的資金將會投入組合內,這是組合今年最大的挑戰,大量資金碰上已經大升的各類資產,如何配置、選股、入市要謹慎考慮。初步的想法是,1) 更多應用遠期期權,在入市時已控制潛在損失,2) 加入一些估值較低的股票及沽空以分散投資,3) 維持一定比例現金。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