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紐約期油已重返44美元,單是4月份升幅達11%,年初至今則升8.5%。
新興市場股票反彈強勁,例如巴西IBOVESPA指數YTD升23.7%,俄羅斯MICEX 升11%。而港股恒生數今年亦跑贏主要的成熟市場,例如日本及歐洲YTD是跌8.7%及3.6%。
宏觀來看,商品價格(油價)及匯價仍然主導各國股票指數,而香港則相當受惠於資金重返新興市場,截止今日(4月21日),恒指YTD只跌1.3%,遠勝上證16.57%的跌幅,可見走勢並非全由中國所主導。
這樣的市況,對散戶我的投資組合是相當不利的。因為我的組合集中於具競爭優勢的企業,它們或是品牌公司,或是網絡經濟型公司,這類公司並非最「殘」的股票,然而追隨動力並不是我的Style 及專長。
雖然手上的德銀企債及UBS股票亦受惠於這一波反彈,但組合在3月及4月都未能跟上指數的表現。當然,對於一位追求絶對回報的投資者,指數只是作為一個參考,我希望的是自己的Equity Curve可以不斷上升。
內銀、資源股實在是「揀唔落手」,如果買股票應以經營生意的心態去做的話,我相信沒有人會因為「殘」而去經營一種生意。如果分析股票要看數字,我看的會是RoE(高負債公司就看RoIC)及FCF,而不是Price to book 及Dividend yield。
不過對於改善投資組合還是有一點想法,可能是持股太多,要花很多時間才能一一跟進,而最Convict的Idea投入資金也是不夠。現在是防守力有餘但進攻力不足。
+++++++++++++++++++++++++++++++++++++++++++++++++++++++++++
四月尾同老婆大人歐遊,順道觀察歐洲經濟,各位網友,五月回來見!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用Facebook選股
有Blog友問為何對港鐵(66.HK)情有獨鐘,其實源於認為雖然現時咩都可以網上買,將來甚至是不用買(用VR感受左就算),但人類始終是追求體驗及分享體驗的動物,任何可以「呃Like」的體驗,需求不減。
之前閱覽80後兄Blog內推薦的好書<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書入面提出「用物質來感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 因物質的滿足感不能持續。」反而是「從精神、經驗(體驗)感受幸福」。自己愈來愈同意這種看法,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便提到,原來最佳的整理方法是丟棄,減少身邊的雜物,身心都會感到舒暢。
簡易生活文化、宅男文化、共享經濟對現時主張消費的經濟及社會文化可謂背道而馳。簡易生活就是減少購買物品。宅男生活消費更低,一部可以上網的電腦已經足夠維持生活,每日上網打機過一天(所以宅男可以儲很多錢)。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亦是壓縮產品需求,例如有了Uber,一部BMW的使用率便可大為上升,而且自行購車的需求大減。
因此,老散我是頗為看淡生產消費實物的公司,過去人類實在生產了過多產品,這個情況將來會改變。
人類不再追求物品,反而是愈來愈尋求價值觀、體驗及回憶,Facebook的出現簡直是強化了人類這個天性。只要看一下朋友在Facebook的Post,大概就能了解那幾類的體驗需求最大。之前就有統計,最多香港人打卡的地方是香港國際機場,其次就是紅館。
體驗消費最大的幾個範疇就是旅行(你一定有在Facebook post過機場水牌吧)、名牌(女士貼手袋、男士貼Tesla)、高級餐廳、演唱會及做運動(好多人Post跑步、做Yoga及GYM)。斷估,好少人會Post自己成功在渣打、HSBC開戶、去左地產商新樓發售。
公司的生意離不開人類的生活,很多投資者相當離地,眼中只有營業額、盈利數字,卻不思考數字背後本身。公司的「價值」並非財報上的數字,而是公司可以解決多少人的問題,可以影響多少的人,這才是真正以事業主的心態去分析股票。
之前閱覽80後兄Blog內推薦的好書<北歐式的自由生活提案>,書入面提出「用物質來感受幸福的時代已經結束: 因物質的滿足感不能持續。」反而是「從精神、經驗(體驗)感受幸福」。自己愈來愈同意這種看法,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便提到,原來最佳的整理方法是丟棄,減少身邊的雜物,身心都會感到舒暢。
簡易生活文化、宅男文化、共享經濟對現時主張消費的經濟及社會文化可謂背道而馳。簡易生活就是減少購買物品。宅男生活消費更低,一部可以上網的電腦已經足夠維持生活,每日上網打機過一天(所以宅男可以儲很多錢)。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亦是壓縮產品需求,例如有了Uber,一部BMW的使用率便可大為上升,而且自行購車的需求大減。
因此,老散我是頗為看淡生產消費實物的公司,過去人類實在生產了過多產品,這個情況將來會改變。
人類不再追求物品,反而是愈來愈尋求價值觀、體驗及回憶,Facebook的出現簡直是強化了人類這個天性。只要看一下朋友在Facebook的Post,大概就能了解那幾類的體驗需求最大。之前就有統計,最多香港人打卡的地方是香港國際機場,其次就是紅館。
體驗消費最大的幾個範疇就是旅行(你一定有在Facebook post過機場水牌吧)、名牌(女士貼手袋、男士貼Tesla)、高級餐廳、演唱會及做運動(好多人Post跑步、做Yoga及GYM)。斷估,好少人會Post自己成功在渣打、HSBC開戶、去左地產商新樓發售。
公司的生意離不開人類的生活,很多投資者相當離地,眼中只有營業額、盈利數字,卻不思考數字背後本身。公司的「價值」並非財報上的數字,而是公司可以解決多少人的問題,可以影響多少的人,這才是真正以事業主的心態去分析股票。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NMB48女神之育成
第四十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最後一天,看了電影「NMB48女神之育成」,撰文記存。
原本以為是一套「柴娃娃」幕後花絮式的偽紀錄片,但導演舩橋淳用比較暗的角度去拍攝,令人看到偶像背後的另一面。後來找了一些資料,原來舩橋淳大有來頭,上一個講述311大地震的紀錄片<核能之國>,2014年入選柏林影展。今次應秋元康邀請拍攝以大阪為中心的NMB48。
導演沒有以組合中知名度較高的成員山本彩及渡辺美優紀作為重心,相反不少篇幅是講述與山本彩同期但5年都未曾入選選拔組的成員沖田彩華,及皇牌之一的矢倉楓子。
整套紀錄片就是講述AKB集團競爭的故事。
從商業的角度去看,AKB的競爭制度非常有效去管理藝員。一般管理藝人公司,Fans雖然重要,但藝人要獲得工作機會,取悅公司高層、經理人還是最重要的。相反,AKB是以Fans為導向,搞很多握手會及每年一次的總選,以排名決定工作,變成令藝人更關注與Fans的互動,亦令Fans對偶像更忠誠。例如在片中,Fans會購入多張相同的唱片,以換取更多總選票。自己支持的偶像落後,Fans更誇張到開會討論如何造勢。
此外,娛樂公司最大風險就是不知道旗下藝人會否受歡迎,及會否已經過氣。AKB48 擁有257位成員,仿如一隻股票指數有257隻股票。ETF之強項在於捨棄投資者主觀判斷,選股由「市場」導向,盈利、市值日增的朝陽企業,佔比愈重,相反夕陽行業則日漸淘汰。AKB48 的握手會及總選,其實就是對組合中成員的一種淘汰機制。
導演把篇幅比重放在沖田彩華及矢倉楓子也有其目的。NMB48定期會推出單曲,單曲會從成員中挑選十至二十多個成員參與,這就是「選拔組」。「選拔組」可算是公司力捧的成員,單曲會拍攝MV,而且有機會在全國不同媒體出現表演演唱,有助提高知名度。沒能進入選拔組,證明實力及Fans不夠,片中有很多落淚鏡頭就是因為成員落選失去「選拔組」資格而來。導演側寫沖田彩華多次努力都未能入選,帶出競爭之激烈及當中的辛酸。
即使是成為皇牌,AKB的競爭仍沒有停止。矢倉楓子不止是「選拔組」常客,更是AKB48的兼任成員(註: NMB、SKE, HKT等知名度高的成員都有可能成為AKB的兼任成員,例如山本彩、渡辺美優紀就是兼任成員)。但她與同為M team 的白間美瑠競爭也相當激烈,兩人在組合中是雙Center (即企中間),所以外間常將二人比較。其中有兩幕矢倉落淚,一次因她的兼任被終止了,而且是白間美瑠成為新的兼任成員,另一幕是矢倉與母親和弟弟午飯,談到自己失去自信覺得自己不再受歡迎。
秋元康的確是天才,以Fans為導向的市場機制造就AKB的成功,但另一方面,感慨這種競爭制度令一班16-22歲的少女都變得太成熟。
+++++++++++++++++++++++++++++++++++++++++++++++++++++++++++++++++++++
後記
這電影真的有不少可以更深刻探討的地方:
- 當港官視民意和民望如浮雲時,AKB是以民意獲得成功
- 白間同須藤真係靚女
- 秋元康的創新管理
- 匱乏經濟學的「隧道效應」(當太專注,就有可能忽略其他事情)
原本以為是一套「柴娃娃」幕後花絮式的偽紀錄片,但導演舩橋淳用比較暗的角度去拍攝,令人看到偶像背後的另一面。後來找了一些資料,原來舩橋淳大有來頭,上一個講述311大地震的紀錄片<核能之國>,2014年入選柏林影展。今次應秋元康邀請拍攝以大阪為中心的NMB48。
導演沒有以組合中知名度較高的成員山本彩及渡辺美優紀作為重心,相反不少篇幅是講述與山本彩同期但5年都未曾入選選拔組的成員沖田彩華,及皇牌之一的矢倉楓子。
整套紀錄片就是講述AKB集團競爭的故事。
從商業的角度去看,AKB的競爭制度非常有效去管理藝員。一般管理藝人公司,Fans雖然重要,但藝人要獲得工作機會,取悅公司高層、經理人還是最重要的。相反,AKB是以Fans為導向,搞很多握手會及每年一次的總選,以排名決定工作,變成令藝人更關注與Fans的互動,亦令Fans對偶像更忠誠。例如在片中,Fans會購入多張相同的唱片,以換取更多總選票。自己支持的偶像落後,Fans更誇張到開會討論如何造勢。
此外,娛樂公司最大風險就是不知道旗下藝人會否受歡迎,及會否已經過氣。AKB48 擁有257位成員,仿如一隻股票指數有257隻股票。ETF之強項在於捨棄投資者主觀判斷,選股由「市場」導向,盈利、市值日增的朝陽企業,佔比愈重,相反夕陽行業則日漸淘汰。AKB48 的握手會及總選,其實就是對組合中成員的一種淘汰機制。
導演把篇幅比重放在沖田彩華及矢倉楓子也有其目的。NMB48定期會推出單曲,單曲會從成員中挑選十至二十多個成員參與,這就是「選拔組」。「選拔組」可算是公司力捧的成員,單曲會拍攝MV,而且有機會在全國不同媒體出現表演演唱,有助提高知名度。沒能進入選拔組,證明實力及Fans不夠,片中有很多落淚鏡頭就是因為成員落選失去「選拔組」資格而來。導演側寫沖田彩華多次努力都未能入選,帶出競爭之激烈及當中的辛酸。
即使是成為皇牌,AKB的競爭仍沒有停止。矢倉楓子不止是「選拔組」常客,更是AKB48的兼任成員(註: NMB、SKE, HKT等知名度高的成員都有可能成為AKB的兼任成員,例如山本彩、渡辺美優紀就是兼任成員)。但她與同為M team 的白間美瑠競爭也相當激烈,兩人在組合中是雙Center (即企中間),所以外間常將二人比較。其中有兩幕矢倉落淚,一次因她的兼任被終止了,而且是白間美瑠成為新的兼任成員,另一幕是矢倉與母親和弟弟午飯,談到自己失去自信覺得自己不再受歡迎。
秋元康的確是天才,以Fans為導向的市場機制造就AKB的成功,但另一方面,感慨這種競爭制度令一班16-22歲的少女都變得太成熟。
+++++++++++++++++++++++++++++++++++++++++++++++++++++++++++++++++++++
後記
這電影真的有不少可以更深刻探討的地方:
- 當港官視民意和民望如浮雲時,AKB是以民意獲得成功
- 白間同須藤真係靚女
- 秋元康的創新管理
- 匱乏經濟學的「隧道效應」(當太專注,就有可能忽略其他事情)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2016年第一季總結 - 追趕不及
保守的倉位令組合在1月及2月的跌市中受創輕微,然而3月市場急彈,組合即使調整縮減短倉仍然無法追趕。
組合 恒指
1月 -4.72% -10.18%
2月 -0.90% -2.90%
3月 +3.99% +8.71%
YTD -1.81% -5.19%
十大持股:
Facebook 14.5%
領展 10.8%
港鐵 9.0%
騰訊 7.5%
Amazon 6.5%
UBS 5.9%
奇虎 3.9%
Hermes 3.8%
平保A 3.6%
Kuka 3.4%
回顧組合共有24倉位,包括1)資產型(REIT, 港鐵及上海機場),互聯網消費(Facebook, Amazon, 騰訊), 品牌股(Zara, Starbucks, Hermes), 期權股(Under Armour, Tesla, 京東)及短倉(Fitbit, Twitter),還有Deutsche Bank債及美國國債,大致滿意組合的成份。
買入UBS主要是看中該銀行集中火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佔盈利約4成),正如之前所講,QE只會令財富向富人轉移,所以做零售的銀行(HSBC, 渣打)愈來愈衰,但做高淨值客戶的銀行則受惠可管理資產增加。瑞士銀行制度在吸引全球高淨值客戶方面亦較英美優勝。不過, UBS亦受到整體銀行業不景的影響,只能以較長遠的眼光看待。
組合的配置仍然是配合我對世界的看法: 科技進步世界愈來愈產能過剩,大部份公司及產品都會商品化,所以必須要買具非常強勁競爭優勢的公司,例如品牌或網絡效應強的公司。為了平衡投資風險, 資產型股票及優質債券必不可少。
Gross exposure 104.9%
Net exposure 88.8%
股票長倉96.8%
股票短倉-8.0%
債券 31.1%
組合 恒指
1月 -4.72% -10.18%
2月 -0.90% -2.90%
3月 +3.99% +8.71%
YTD -1.81% -5.19%
十大持股:
Facebook 14.5%
領展 10.8%
港鐵 9.0%
騰訊 7.5%
Amazon 6.5%
UBS 5.9%
奇虎 3.9%
Hermes 3.8%
平保A 3.6%
Kuka 3.4%
回顧組合共有24倉位,包括1)資產型(REIT, 港鐵及上海機場),互聯網消費(Facebook, Amazon, 騰訊), 品牌股(Zara, Starbucks, Hermes), 期權股(Under Armour, Tesla, 京東)及短倉(Fitbit, Twitter),還有Deutsche Bank債及美國國債,大致滿意組合的成份。
買入UBS主要是看中該銀行集中火力發展財富管理業務(佔盈利約4成),正如之前所講,QE只會令財富向富人轉移,所以做零售的銀行(HSBC, 渣打)愈來愈衰,但做高淨值客戶的銀行則受惠可管理資產增加。瑞士銀行制度在吸引全球高淨值客戶方面亦較英美優勝。不過, UBS亦受到整體銀行業不景的影響,只能以較長遠的眼光看待。
組合的配置仍然是配合我對世界的看法: 科技進步世界愈來愈產能過剩,大部份公司及產品都會商品化,所以必須要買具非常強勁競爭優勢的公司,例如品牌或網絡效應強的公司。為了平衡投資風險, 資產型股票及優質債券必不可少。
Gross exposure 104.9%
Net exposure 88.8%
股票長倉96.8%
股票短倉-8.0%
債券 31.1%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我為什麼這樣建構投資組合(2)
先總結上文。我認為股票作為一個Asset Class適合中長線持有(抗通脹及最能發揮增長潛力),但回報總是伴隨風險,所以要有機制去管理及對沖風險。
在解釋外匯、國債及期指的對沖作用前,首先我們要認識回報是什樣得來。我認為投資回報由市場回報(即Beta)+超額回報(即Alpha)組成。而一個Long-Only(只做長倉)的投資組合,大部份的回報來自市場回報(Beta),而小部份來自選股或選時產生的Alpha,所以跑贏大市是Long-Only基金的目標(Beta+Alpha)。
相反,對沖基金經理追求的是大部份的回報來自Alpha,即不論市況均有正回報。Alpha是稀缺而且利潤空間小(因為市場非常有效率),所以取得Alpha是非常困難。而由於對沖基金盈利來源只有一個,回報率自不及Beta+Alpha的基金,所以純Alpha的基金多採用槓桿增加回報(當然,有些基金所以能跑贏大市並非他們善於尋找Alpha,他們只是Leverage Beta(冒較市場大的風險去獲得大於市場的回報),而非真正對沖基金所追求的低風險高回報(High Sharpe ratio)。
重溫投資組合建構目標: 1) 絶對回報,不論任何市況,淨值(NAV,Equity)都應能上升,2) 超過市場同期的回報。
我的目標是盡力爭取Alpha,但我不想完全消除Beta,「零Beta」而要做到回報比市場高就得依靠大量槓桿。交易老手都知道,最可怕的不是熊市或市場欠缺機會,而是被市場趕出局。高槓桿操作只要一次出錯就永不翻生(看LTCM的故事),槓桿操作比面對市場風險更可怕。
用期指作為對沖工具,好處是直接消除市場風險,但缺點是降低整體回報(除非你身手敏捷捕捉Timing近乎完美)。還有一點,期指受制於交易時段(除美國接近24小時交易),對我來說靈活性亦是重要的考量。
Alpha是一種"零和遊戲",相反Beta則可愛得多。儘管有起伏,但長線投資於市場的回報幾可肯定高於持有現金(這點我同意John Bogle)。由於沒有信心可以準確捕捉操作期指的Timing,我需要一個可以穩定淨值,而且在市場最兇險時仍擁有可以媲美現金流動性的工具,以便趁低吸納股票,這就是「國債」。
在解釋外匯、國債及期指的對沖作用前,首先我們要認識回報是什樣得來。我認為投資回報由市場回報(即Beta)+超額回報(即Alpha)組成。而一個Long-Only(只做長倉)的投資組合,大部份的回報來自市場回報(Beta),而小部份來自選股或選時產生的Alpha,所以跑贏大市是Long-Only基金的目標(Beta+Alpha)。
相反,對沖基金經理追求的是大部份的回報來自Alpha,即不論市況均有正回報。Alpha是稀缺而且利潤空間小(因為市場非常有效率),所以取得Alpha是非常困難。而由於對沖基金盈利來源只有一個,回報率自不及Beta+Alpha的基金,所以純Alpha的基金多採用槓桿增加回報(當然,有些基金所以能跑贏大市並非他們善於尋找Alpha,他們只是Leverage Beta(冒較市場大的風險去獲得大於市場的回報),而非真正對沖基金所追求的低風險高回報(High Sharpe ratio)。
重溫投資組合建構目標: 1) 絶對回報,不論任何市況,淨值(NAV,Equity)都應能上升,2) 超過市場同期的回報。
我的目標是盡力爭取Alpha,但我不想完全消除Beta,「零Beta」而要做到回報比市場高就得依靠大量槓桿。交易老手都知道,最可怕的不是熊市或市場欠缺機會,而是被市場趕出局。高槓桿操作只要一次出錯就永不翻生(看LTCM的故事),槓桿操作比面對市場風險更可怕。
用期指作為對沖工具,好處是直接消除市場風險,但缺點是降低整體回報(除非你身手敏捷捕捉Timing近乎完美)。還有一點,期指受制於交易時段(除美國接近24小時交易),對我來說靈活性亦是重要的考量。
Alpha是一種"零和遊戲",相反Beta則可愛得多。儘管有起伏,但長線投資於市場的回報幾可肯定高於持有現金(這點我同意John Bogle)。由於沒有信心可以準確捕捉操作期指的Timing,我需要一個可以穩定淨值,而且在市場最兇險時仍擁有可以媲美現金流動性的工具,以便趁低吸納股票,這就是「國債」。
2016年2月28日 星期日
真價值投資者Michael Burry
電影 The Big Short (港譯:沽注一擲)令更多投資者留意到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於2005-2008期間沽空美國房貨一戰成名(其基金2007年淨回報(減去表現費後)達138.3%,當然在2006年時捱房貨沽空陷入捱打令其當年回報為負-18.2%)。自2000年成立以來至2008年,基金總淨回報472.4%,同期S&P500 5.2%。
Joseph兄撰寫了有關Burry的好文,見Michael Burry 的傳奇故事,而自己亦在網上找到一篇Burry自己寫的文章MSN Money Articles。Michael Burry是一名堅過石堅的真價值投資者。
「沽空」及「重倉」對一般的價值投資者來說難以接受,單看沽空房貸一伇,很多人會認為Michael Burry 只是一名凶悍的對沖基金經理。事實上連著名的價值投資者Joel Greenblatt都忍受不了差不多將全部淨值押注在沽空房貸的交易,而抽走投資在Burry基金的全部資金。但只要細讀其策略,便了解他深懂價值投資。
開頭第一句就是「My strategy isn't very complex. I try to buy shares of unpopular companies when they look like road kill, and sell them when they've been polished up a bit.」可見佢以發掘冷門股票為主。他奉行Ben Graham及巴菲特的策略,選股是以「安全邊際」為準則。
他並不理會市況,而且投資不拘一格,大型股、小型股、科技股都沒有所謂,只要找到價值就可以成為投資組合的一員。他也會參與套利,及買入巴菲持喜歡「具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股票,但要股價吸引(Good Price)。
那麼他是如何決定公司值得買入? 他專注於自由現金流及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他很少使用到市盈率,並認為過份聚焦股本回報率(ROE)是很危險的事,因為高ROE可能是高財務槓桿所至。
有別於一般價值投資者,Michael Burry亦有運用一些技術分析於投資策略上,例如他傾向買比52周低位高10-15%的股票,如果股票創新低,他會選擇止蝕(這完全有別於愈跌卻盲目聲稱渣打(2888)好「抵」的所謂價值投資者,而且很懷疑他們有多了解渣打的「價值」)。
我認為Michael Burry具備了數個成為出色投資者的條件: 1) 策略多元化(價值型+套利+巴菲持類股),我認為真正的分散投資應該兼具投資策略的分散。2) 有認錯機制,例如股價新低就止蝕。最後一點,是我認為Burry之所以能出類拔萃的主要原因: 3) 膽色。正如索羅斯沽空英鎊一伇教訓手下Druckenmiller,機會來到而市場已經證明你正確就應該勇敢下注,並且是下重注,所以才有了Druckenmiller後來的名句: It takes courage to be a pig。
Joseph兄撰寫了有關Burry的好文,見Michael Burry 的傳奇故事,而自己亦在網上找到一篇Burry自己寫的文章MSN Money Articles。Michael Burry是一名堅過石堅的真價值投資者。
「沽空」及「重倉」對一般的價值投資者來說難以接受,單看沽空房貸一伇,很多人會認為Michael Burry 只是一名凶悍的對沖基金經理。事實上連著名的價值投資者Joel Greenblatt都忍受不了差不多將全部淨值押注在沽空房貸的交易,而抽走投資在Burry基金的全部資金。但只要細讀其策略,便了解他深懂價值投資。
開頭第一句就是「My strategy isn't very complex. I try to buy shares of unpopular companies when they look like road kill, and sell them when they've been polished up a bit.」可見佢以發掘冷門股票為主。他奉行Ben Graham及巴菲特的策略,選股是以「安全邊際」為準則。
他並不理會市況,而且投資不拘一格,大型股、小型股、科技股都沒有所謂,只要找到價值就可以成為投資組合的一員。他也會參與套利,及買入巴菲持喜歡「具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股票,但要股價吸引(Good Price)。
那麼他是如何決定公司值得買入? 他專注於自由現金流及企業價值(Enterprise value)。他很少使用到市盈率,並認為過份聚焦股本回報率(ROE)是很危險的事,因為高ROE可能是高財務槓桿所至。
有別於一般價值投資者,Michael Burry亦有運用一些技術分析於投資策略上,例如他傾向買比52周低位高10-15%的股票,如果股票創新低,他會選擇止蝕(這完全有別於愈跌卻盲目聲稱渣打(2888)好「抵」的所謂價值投資者,而且很懷疑他們有多了解渣打的「價值」)。
我認為Michael Burry具備了數個成為出色投資者的條件: 1) 策略多元化(價值型+套利+巴菲持類股),我認為真正的分散投資應該兼具投資策略的分散。2) 有認錯機制,例如股價新低就止蝕。最後一點,是我認為Burry之所以能出類拔萃的主要原因: 3) 膽色。正如索羅斯沽空英鎊一伇教訓手下Druckenmiller,機會來到而市場已經證明你正確就應該勇敢下注,並且是下重注,所以才有了Druckenmiller後來的名句: It takes courage to be a pig。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我為什麼這樣建構投資組合(1)
我的投資組合建構目標有兩個: 1) 絶對回報,不論任何市況,淨值(NAV,Equity)都應能上升,2) 超過市場同期的回報。
要做到第一點,要使用Long-short value investing的策略,跌市時都有賺錢的方法及工具。要做到第二點,則要使用槓桿及重倉。
中長線持有對股票來說是較為適合的操作時框,原因是股票買賣的交易成本高,而且公司的價值其實短期變化不大,而只有一定時框下,價值成長的複利效應才能夠體現。至於value investing短倉,其實只是一個比較進取的做法,一般價值投資者是透過等待岩價而買,進取的價值投資者只不過是更進一步在價格>價值時沽空股票。當然,Long-short策略又產生了一個良好的副作用,就是降低了Market risk (Beta risk)。
回報愈高,風險愈大其實是自然不過的事。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投資者會認為長線投資是風險低的操作方式,在我眼中這是有謬誤的。資金曝露在市場愈久,變數及不確定性愈多,什麼可能風險會更低呢? 是不是股票指數過去長升長有,令投資者誤以為「長渣必勝」? 只要看一下90年代日經指數至今及電盈、雷曼股票,我們就知道股票其實和做生意一樣,會面對行業、業務變遷。還記得椰林閣及仙跡岩嗎? 影都無埋。
既想享有股票長線投資的潛力,但又不想在風險管理中妥協,所以我就加入不同的對沖工具,包括外匯、美國國債及指數期貨。或問,為什麼不直接用指數期貨,要弄得這麼複雜加入外匯及國債這麼多工具? 當然不是我好得閒,是因為各種工具有長短之處,留待下文再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