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大敗,特撰此文,以作記存。
8月前的形勢
上證指數7月跌14.3%至3633點
國企指數7月跌13.82%,與內地A股跌幅相若
恒生指數7月跌6.15%至24636點,明顯本地的藍籌股表現較佳。
外圍市場仍升,例如S&P500 升1.97%至2103點,日經225指數升1.73%至20585點
自己的投資組合7月份跌6.43%,但由於之前一路減持股票保住了4月份牛市的盈利,當時YTD仍升23.08%,加上外圍市場上升,所以自己莫視了內地股災,為8月份大敗埋下伏線。
人民幣貶值引來資產重新配置
8月11日,人民幣貶值大幅貶值,由6.20美元,跌至6.4美元水平。但當時市場仍然冷靜,當日國企指數只下跌0.24%,回想當時,出口股有炒作,利豐、創科等勁升。至8月14日星期五,國企指數開始9連跌。日股及美股的下跌,分別在8月17日(周一)及8月18日開始,而外圍市場8月19日陷入恐慌。
匯市方面,歐元及日圓在8月19日上升,但在8月24日(周一)見了頂峰,而當日外圍股市已開始回升,可見之前歐元及日圓上升為利差交易拆倉所至致。
美債及德債亦是在8月19日上升,十年期美債息在8月24日見了2厘水平,而十年期德債息則在8月21日已見了最低0.564%。
組合的買賣
自己在8月12日減持股票,但並非因為預見人民幣貶值會令市場出現如些大型的調整,反而是因為企業基本面的因素。Fanuc 降下收入預測,Aercap業績公布後市場沒有振奮感覺,京東受阿里入股蘇寧打擊。
當時沽清了Fanuy, Aercap及Starbucks, 減持了京東,但換馬至Amazon,港股方面則沽清了友邦。
雖然減持了股票,但組合仍然處於槓桿狀態,所以之後連跌,組合陷入捱打。至25號收市後,人行雙降,市場氣氛才見改善,但仍然以外圍反彈幅度最大,美股最強,日股次之。
於接近月底時,組合沽出了公布業績後稍為反彈的長和,並同時減了一半內銀淡倉,作為一套長短倉減持。美股方面,則沽出了印度ETF及減了Illumina。
由於認為美股表現會優於中國(有機會另文解釋一下),增持了Amazon, Tesla及Hermes。
組合內的美債上升,但相當短暫而且幅度不夠,未能補償股票的損失。至於外匯投資上,雖然早期買入的日圓有所回報,但自己加倉之時正是歐元及日圓於8月24日頂峰,肯好晚上Take Profit 減了20%左右的倉位,目前仍保留這些外匯倉位作股票對沖。
結果
組合8月單月下跌8.47%,YTD 回報降至12.66%
檢討
1) 黑天鵝出現時,是會改變市場資金的資產配置
2) 可考慮以遠期Call 代替部份倉位,以增加現金比例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好文分享: 對沖國度:做散戶揸現金無話錯 --- 黃國英(東方日報)
中資股很可能會有排衰,看來大批公司將會成為鋼鐵股的翻版,得個做字,唔知為乜。要記着股票價格的決定性因素是盈利前景,而不是資產規模,國企是不會執笠,甚至愈做愈大,卻看來不會愈賺愈多,所以前景十分黯淡。
避險資產回報欠奉
即使外圍市只是急速一步到位式調整,在避險心態作祟下,短期內也不會有力大反攻,只能夠適可而止地選擇性死守,起碼見到有些曙光時才加注,否則一旦跌勢超出預期,就會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進退失據。
沽貨套現之後,如果真的是想找地方停泊資金,最佳方法其實是再度冒險,嘗試去尋找可以逆周期依然創造價值的股票,而不是跟風追買避險資產例如債券及黃金等。
理由是目前時代背景依然是知識型經濟,這些欠缺回報的穩定資產,長遠絕對不吸引,貿然追買,只不過是跟風投入一個避險泡沫,回報欠奉而有機會在爆破之後焦頭爛額,隨時因為跟紅頂白搞到一輸再輸。
作為一個散戶,並不是職業資產管理人員,持有現金是絕對無所謂,不應該嘗試從那些偏低回報的穩健資產上榨取短線利潤。唔知點擺錢就手持現金,不應該問錢去咗邊度這種無聊問題,然後自作聰明亂咁炒。
錢並未有去咗邊度,而是隨着資產價格下跌而蒸發掉,正如當日上升時,產生的大部分都是帳面富貴而已。
++++++++++++++++++++++++++++++++++++
<<後記>>
曾經看過一本書,作者指出,在股災或恐慌之中投資者操作時,很容易會傾向進行自己認為穩陣的投資,例如: 買公用股、債券、黃金。心理上認為安全,源於上述操作是傳統智慧,但傳統智慧往往與大眾行為劃上等號(但自己並不察覺),這類一時衝動的操作很多時都是錯誤的。
另一種被認為是安全(或者穩定)的投資,是沽Call Option(認購期權)收期權金當收息,或買入高息股票,回報穩定的投資很多時被視為安全。自己血的經驗認為,多數都是伏,沽期權結果遇上黑天鵝,買入的高息股(有息並認為盈利同派息穩定)輸價輸到股息都補唔番。
避險資產回報欠奉
即使外圍市只是急速一步到位式調整,在避險心態作祟下,短期內也不會有力大反攻,只能夠適可而止地選擇性死守,起碼見到有些曙光時才加注,否則一旦跌勢超出預期,就會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進退失據。
沽貨套現之後,如果真的是想找地方停泊資金,最佳方法其實是再度冒險,嘗試去尋找可以逆周期依然創造價值的股票,而不是跟風追買避險資產例如債券及黃金等。
理由是目前時代背景依然是知識型經濟,這些欠缺回報的穩定資產,長遠絕對不吸引,貿然追買,只不過是跟風投入一個避險泡沫,回報欠奉而有機會在爆破之後焦頭爛額,隨時因為跟紅頂白搞到一輸再輸。
作為一個散戶,並不是職業資產管理人員,持有現金是絕對無所謂,不應該嘗試從那些偏低回報的穩健資產上榨取短線利潤。唔知點擺錢就手持現金,不應該問錢去咗邊度這種無聊問題,然後自作聰明亂咁炒。
錢並未有去咗邊度,而是隨着資產價格下跌而蒸發掉,正如當日上升時,產生的大部分都是帳面富貴而已。
++++++++++++++++++++++++++++++++++++
<<後記>>
曾經看過一本書,作者指出,在股災或恐慌之中投資者操作時,很容易會傾向進行自己認為穩陣的投資,例如: 買公用股、債券、黃金。心理上認為安全,源於上述操作是傳統智慧,但傳統智慧往往與大眾行為劃上等號(但自己並不察覺),這類一時衝動的操作很多時都是錯誤的。
另一種被認為是安全(或者穩定)的投資,是沽Call Option(認購期權)收期權金當收息,或買入高息股票,回報穩定的投資很多時被視為安全。自己血的經驗認為,多數都是伏,沽期權結果遇上黑天鵝,買入的高息股(有息並認為盈利同派息穩定)輸價輸到股息都補唔番。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索老。新低。搏反彈。
簡單寫了兩篇自己對索羅斯操作(更貼切形容應該是資金管理方法)的文章,算是自己對其看法的一個總結。索羅斯最近交予證監會的披露文件顯示,其已經沽出了阿里巴巴(BABA)及百度(BIDU),但就加入了SPY Call,中國大市值股票 (FXI) Call及新興市場股票 (EEM) Call。
我對這些資料通常只是參考,因深知索老擅長「認錯」,買入的倉位形勢不對,不只平倉甚至可能反手造淡,手法極之靈活。而披露文件是截止6月底,距今已經一個半月,索老的倉位可能已經大為不同。
更吸引我眼球的,是索羅斯的前副手Stan Druckenmiller 大手買入黃金ETF (GLD),佔其倉位高達兩成,雖然其操作手法和索老相同,但有如此大的倉位,實在值得思考其部署動機及原因。
恒生指數今日跌穿7月8日大跌市的收市位,但今次下跌的股份與上次大有不同。組合中,長和、港鐵、維他奶及騰訊今日股價均高於7月8日 ,相反國企指數已跌了新低,這正正是顯示拖低恒指的是中資國企股。
自己檢視一下投資組合,原來目前純中國股票只餘下騰訊、京東及上海機場,佔投資組合大概只有15%,與半年前已相距甚遠。當然,持有的維他奶及迅銷等公司是具有相當比重的中國業務。某內銀股淡倉則仍然維持。
我對這些資料通常只是參考,因深知索老擅長「認錯」,買入的倉位形勢不對,不只平倉甚至可能反手造淡,手法極之靈活。而披露文件是截止6月底,距今已經一個半月,索老的倉位可能已經大為不同。
更吸引我眼球的,是索羅斯的前副手Stan Druckenmiller 大手買入黃金ETF (GLD),佔其倉位高達兩成,雖然其操作手法和索老相同,但有如此大的倉位,實在值得思考其部署動機及原因。
恒生指數今日跌穿7月8日大跌市的收市位,但今次下跌的股份與上次大有不同。組合中,長和、港鐵、維他奶及騰訊今日股價均高於7月8日 ,相反國企指數已跌了新低,這正正是顯示拖低恒指的是中資國企股。
自己檢視一下投資組合,原來目前純中國股票只餘下騰訊、京東及上海機場,佔投資組合大概只有15%,與半年前已相距甚遠。當然,持有的維他奶及迅銷等公司是具有相當比重的中國業務。某內銀股淡倉則仍然維持。
目前,尋找投資主題不易,自己最近有一個想法: 美元之強眾所周知,商品、新興市場貨幣及股票比人沽到嘔泡。全世界都看住聯儲局9月會否加息,屆時若果聯儲局沒有加息,又或者加息了,但展望短期不會再加,新興市場及商品會否出現反彈? 這種情況,可能是採用期權長倉出擊的機會。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索羅斯的操作智慧 (2)
上回談到,索羅斯的投資組合其中一個特點是非常重視分散投資,今日談談其他特點。
第二個特點,索羅斯投資的資產都是非常具流動性。外匯、美債流動性極高,就算是信貸緊縮時期,市場仍具流動性。「金融煉金術」所見,雖然索羅斯應有投資其他貨幣,但其主要投資的外幣,仍然是全球最主要貨幣: 德國馬克、日圓及英鎊。
除了投資的資產本身具流動性,索羅斯選取的工具亦是流動性十足。例如,以期貨投資,而不是以期權。而期貨的變現能力,其實勝於實物資產。
第三個特點是索老極重視對沖。基金採用宏觀策略,投資的資產包括股票、股指期貨、外匯、商品期貨、及債券。長短倉及以股指期貨對沖固然採用,但索羅斯會以不停的資產互相對沖,例如,持有美股,可能會買入美債對沖對股市風險(如果股市下跌,資金避險流入美債),又或者是買入外幣對沖手上的美股及美債等美元資產風險。從「金融煉金術」中,他常談到這類Asset Class之間的對沖,對於沒有對沖的部位,常感到不安。
對於一個槓桿組合,最大的不利是資產太集中,如果缺乏對沖減低波幅,而資產又欠缺流動性,在危機中不能套現,基金便很容易陷入流動性風險,「斬孖展」隨時破產收場。
第二個特點,索羅斯投資的資產都是非常具流動性。外匯、美債流動性極高,就算是信貸緊縮時期,市場仍具流動性。「金融煉金術」所見,雖然索羅斯應有投資其他貨幣,但其主要投資的外幣,仍然是全球最主要貨幣: 德國馬克、日圓及英鎊。
除了投資的資產本身具流動性,索羅斯選取的工具亦是流動性十足。例如,以期貨投資,而不是以期權。而期貨的變現能力,其實勝於實物資產。
第三個特點是索老極重視對沖。基金採用宏觀策略,投資的資產包括股票、股指期貨、外匯、商品期貨、及債券。長短倉及以股指期貨對沖固然採用,但索羅斯會以不停的資產互相對沖,例如,持有美股,可能會買入美債對沖對股市風險(如果股市下跌,資金避險流入美債),又或者是買入外幣對沖手上的美股及美債等美元資產風險。從「金融煉金術」中,他常談到這類Asset Class之間的對沖,對於沒有對沖的部位,常感到不安。
對於一個槓桿組合,最大的不利是資產太集中,如果缺乏對沖減低波幅,而資產又欠缺流動性,在危機中不能套現,基金便很容易陷入流動性風險,「斬孖展」隨時破產收場。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索羅斯的操作智慧 (1)
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Business model及管理層,這是自己投資的核心理念。但正式應用在投資組合管理及操作,則要配合招式。投資組合管理的大師,非數被稱為「讓英倫銀行破產的人」的索羅斯不可。
不少人對索羅斯的理解是市場的投機者,採用高槓桿,好像是風險非常高的操作方式。但正因為索羅斯會採用槓桿,其風險管理非常值得參考,而最能表現其操作智慧的,必定是其著作「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金融煉金術」中,索羅斯這樣形容他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會採用槓桿,而本金(Equity)會投資於股票(長短倉),並以這個股票組合的總值,去支持其進行槓桿操作,例如買入股指、商品、利率及債券期貨,或槓桿操作外匯。換句話說,是以股票組合作為抵押品,孖展去投資其他資產。就好像一座建築,股票組合是地基,其他資產就是地基上的建築。
由此可見,索羅斯的投資組合的幾個特點。
第一,索羅斯非常注重分散投資。其作為地基的股票組合,不單止分散在不同個別股份,並且是分散在不同國家地區,美國、歐洲及遠東股票皆有。而且,策略上亦有分散,既有長倉,亦有短倉。 個股層面、地區及策略均有分散,將單一風險降至極低,因為作為「地基」,市值的浮動必需要小,否則影響其他槓桿部位以至全個組合的安全。
篇幅有限,另文再續。
不少人對索羅斯的理解是市場的投機者,採用高槓桿,好像是風險非常高的操作方式。但正因為索羅斯會採用槓桿,其風險管理非常值得參考,而最能表現其操作智慧的,必定是其著作「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金融煉金術」中,索羅斯這樣形容他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會採用槓桿,而本金(Equity)會投資於股票(長短倉),並以這個股票組合的總值,去支持其進行槓桿操作,例如買入股指、商品、利率及債券期貨,或槓桿操作外匯。換句話說,是以股票組合作為抵押品,孖展去投資其他資產。就好像一座建築,股票組合是地基,其他資產就是地基上的建築。
由此可見,索羅斯的投資組合的幾個特點。
第一,索羅斯非常注重分散投資。其作為地基的股票組合,不單止分散在不同個別股份,並且是分散在不同國家地區,美國、歐洲及遠東股票皆有。而且,策略上亦有分散,既有長倉,亦有短倉。 個股層面、地區及策略均有分散,將單一風險降至極低,因為作為「地基」,市值的浮動必需要小,否則影響其他槓桿部位以至全個組合的安全。
篇幅有限,另文再續。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好文分享: 【美股鍊金術】 Netflix – 網上媒體新勢力 ----馮宏遠
【美股鍊金術】 Netflix – 網上媒體新勢力
美國,不知道是國運好,還是制度好,長升長有、稱霸地球的優秀企業,多如繁星。前浪一衰,後浪立至,連綿不絕。「美股鍊金術」專頁,頭炮之作,冒昧獻醜介紹的Netflix(NFLX),就是近年「疾雷破山風震海」,眾科技新星中的表表者。
此時此刻此地,Netflix之名,仍未及迪士尼(DIS)般如雷貫耳。但大家對House of Cards(《紙牌屋》)這電視劇,應多有認識。查實Netflix就是製作《紙》劇的公司。Netflix是家很獨特的公司,其業務大家可理解為「Youtube + HBO + 環球影業」的混合體。當然不是《國產凌凌漆》入面的「攞你命三千」,幾項平庸業務炒埋一碟。實情公司很有機會,繼迪士尼後,成為另一家出色的跨國媒體集團。
Netflix最大的業務,好比收費版YouTube,美國用戶每月付款最少$7.99美元,就可以電視、電影任看,包括獨家內容如招牌作《紙牌屋》、由The Matrix系列導演執導的科幻劇《超感獵殺》(Sense8),及與Marvel合作拍《夜魔俠》等。Netflix公司歷史雖短,在美國本土,已有4,200萬名訂戶,而美國所有有線電視,如Comcast、HBO等幾個大台加起來,也不過是5,000萬之數。佔了收費電視半壁江山後,Netflix遂進軍電影業,今年會有三齣原創電影推出,明年亦會與當紅炸子雞Marvel,合作拍攝《Defender》。
分析公司的基本因素前,先分享一下創辦人Reed Hastings(里德•哈斯廷斯)的創業故事。Netflix的出現,緣於Reed一次大懵被罰經驗。1997年的美國,互聯網還是慢如蝸牛,看戲靠租影帶和DVD。里德有次在百視達(Blockbuster)租了隻《阿波羅13號》,遲了六星期才還,被勁罰40美元,夠買一隻新碟有凸,氣頂於胸,越想越不值,反覆思量問自己:「有無可能開一間不限時、不罰款的租碟舖?」一怒興兵,結果Netflix 橫空出世。出租影碟年代的Netflix,收費模式奇絕武林,就是「老友鬼鬼,月費任睇」。看完影碟,郵遞寄回,縱然寄失,公司硬食。奇招一出,市佔額火速飆升,龍頭百視達,由幾近壟斷市場,十載後破產,灰飛煙滅,影都沒有。
2007年Netflix租出第十億隻DVD,業務如日方中,但里德留意到2005年出現的YouTube,覺得網上串流播戲,終歸會成主流,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轉型。苦鬥數載,歷盡外人懷疑後,網站業務,收成正果,稱霸美國。我若為皇,自思攻佔全球,先登陸西班牙、德國、英國,今年再征討澳洲、紐西蘭以及日本。Netflix挾美劇強大感染力,海外擴展,到目前為止,尚算順利。
投資美股,快意所在,乃一代又一代兼備夢想、創意、技術及執行力的科技企業家,華山論劍。例如Facebook(FB)的Mark Zuckerberg(朱克伯格),成功將社交平台,變成電子媒體加虛擬社區,改變現代人溝通、接受資訊的模式。又如Tesla Motors(TSLA)的Elon Musk,不論電動車、太陽能、太空火箭,皆玩弄於股掌中。Reed Hastings則以打低全球電視台為己志,大路進軍,勢如破竹。放眼未來十年,此科技三子,鼎足而立,各領風騷的格局,看似已經成形。(系列未完待續)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