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在家聽了六十分鐘新視野的滬港通投資研討會的第二部份。有一位女士發問是否已經沒有方法做長線投資,她驚訝為可出席的基金經理對滬港通如此冷靜。
自己曾經寫過(投資真的不容易),投資真是一樣很奇妙的東西,人們對於自己的能力總是相當自信。了解自己在投資上是否有優勢,正如費沙在<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要投資成功,就要設法知道別人不知道的(當然,不是指以內幕消息交易)。
在這個第二部份的錄音中,基金經理們有兩個Point,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1) 資訊在投資的角色,及2) 散戶要如何才能獲利。
先說第一個Point。自己之前也說覺過,其實基金經理在資訊上的優勢是愈來愈少,過去沒有互聯網,電腦沒普及。現在不少企業也已將向基金經理及分析員展示的材料放公司網站,旺旺(151)亦將其放上HKEX。只要在網上一搜,亦能在多方面獲取企業信息。除了資訊流通超快,國內人力資源充裕,正如國內的基金經理但斌所說,一隻股份可能有多達200-300個分析員在跟蹤,股價根本是能快速反映資訊 (所以,便宜貨極可能是估值陷阱,好東西早就反映了)。
第二個Point就是,面對上述的環境,散戶要如何才能獲利? 我自己看法是,股票的操作可以分為交易(Trading)及投資(Investing),交易就是利用資訊對估值平衡的影響,捕足這個變動獲利。所以交易是講求紀律,例如操盤高手索羅斯,一看到交易的機會就會立即出手,甚至
乎是利用有槓桿成份的工具(期貨、期權)去交易,如果看錯了,他會果斷認錯,甚至乎立即反手操作。所以交易是講求風險控制、紀律及心理質素。
至於投資,就是巴菲特、林奇及劉國傑式,是看一個比較長的趨勢,著重的其實是市場價格最終會反映企業的價值。這個方法最適合散戶投資者。只要挑選並長線持有最優質,可以穿越市場及行業周期的股票,散戶才不用和基金經理鬥快鬥資訊,縮少與專業投資者的優勢差距。
不過,許多投資對於優質股有了誤解,以為不會「執笠」的企業是優質股,例如持有內銀、中移動。其實只要想一想,投資的目的是獲利,不能達成這目標就是風險,買股票是買企業能夠愈做愈大,而不是買企業不會「執笠」。生意具有競爭優勢,而能夠愈賺愈多,才是值得長期持有的優質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