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15投資回顧

按2015年12月30日中午計算,回報率26.0%,作為參考恒指與惠理價值基金全年回報為-6.41%及-2.42%。

今年的成功主要是做對了兩件事情: 1) 不相信中國,在高位時不斷減持中國相關股,2) 撤資至美股。

仍然記得,2014年組合大敗,全年下跌12.8%,主要由於佔組合達18%(Leverage後計, 可見以equity base計算的話比重更高)的新奧能源(2688)重挫23.3%(主要因年中起油價勁跌3-4成),加上內房、保利文化及利標失利。

2015年組合吸取了教訓,更重視投資組合的分散,現時最重倉的股份Facebook只是佔組合equity base計的13.7%。

組合年中的買賣可以從舊文可見,而下文將會重點說第四季的總結。
2015年第一季的買賣部署 - 叛逃
2015年第二季的買賣部署總結 - 防守
檢討8月之敗
2015年第三季的買賣部署總結 - 穩中求勝
10月、11月小總結,淺談組合建構


2015年底組合首十大持股(Equity Base計):
                                     比重         回報
Facebook                     13.7%  (+37.5%)*
領展                              10.8%  (+2.2%)
港鐵                               9.0%    (+19.2%)*
Amazon                         7.6%    (+33.4%)
騰訊                               7.1%    (+26.3%) 
Market Axess                 5.0%    (+21.4%)
平保A                             4.0%    (-0.1%)
Hermes                          3.8%    (-5.3%)
京東商城                        3.6%     (-9.4%)
CSOP深圳創業板ETF   3.4%     (-3.9%)
合共67.9%

*持有超過一年,數字為2015年全年回報

Gross exposure 102.5%
Net exposure 82.1%
2015 yearly return 26.0%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2016年展望

接近年底,又是時間為今年總結及展望明年。2016年是選股的年份。

對於港股,基本上維持偏淡,原因是預期人民幣會繼續慢慢貶值,資金繼續離開人民幣資產(現金、股票)。所以,若無其他催化劑(深港通、MSCI加入A股),港股應會繼續受累於人民幣貶值,但因市場已有一定預期,跌幅不會太深。

A股反而較好,因為參與A股的資金主要是內地(外資佔5%左右)沒有貶值考慮,而且新經濟股、民企股非常有活力(例如深圳創業板中的樂視),相對H股一堆舊經濟股,顯然更有增長動力,估值亦應更高。

美股亦不太擔心,雖然估值略高,但美國有一堆優質的科技股(FANG)及受惠低油價的零售股(NOSH),相信亦不會大跌。至於加息的憂慮,最多加息1-2次,並不會加4次或加一厘息,原因是通脹短期難見,過去7年的低息環境造成產能過剩,加上科技進步(生產效率更好)、共享經濟(物質需求減少),產品競爭激烈但價格難升。

歐股日股暫時未有看法,繼續受匯率影響。

由此可見,預計A股稍好外,其他股市可能相當平淡,Beta的回報不高,要爭取回報就要靠選股找Alpha(事件主導: M&A, 中概ADR私有化回歸等)。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我對Facebook的看法

Facebook是目前自己組合內最重倉的股票,自己買入的成本約50美元左右。目前公司如日中天,但我隨時關注美國經濟對Facebook的影響。

在stockfeel.com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提供了不錯的圖表與數據。我借用了數據一下,如有興趣看原文,可Click這連結15億人每月會閱讀的書—Facebook

大部份人應當十分了解Facebook「護城河」之深,簡單看下面兩將圖,我們便知道社交媒體(Social media)從Search engine搶奪市場,分享了互聯網上的廣告收益,而這其實與互聯網由桌上電腦轉移至手機有關。而社交媒體的霸主,正是Facebook。

表-FB財報分析-01

表-FB財報分析-02

下圖可見Facebook的業務架構。Facebook故然已經Monetize (搵錢),但Instagram的Monetize只是剛起步,預計Instagram的收入貢獻可以由目前3.7%增至10.6%,而WhatsApp 仍未Monetize。市場給予目前看似相當高的估值36倍2016市盈率,正是預測公司Monetize Instagram及WhatsApp 後,盈利會比目前多。

表-FB財報分析-04

Facebook雖然是全球性的霸主,但這幾年盈利增長其實相當依靠美國。最近Q3業績,美加地區佔收入50%(外幣貶值亦是原因),美加平均每人收益對比其他地區高好幾倍。

表-FB財報分析-12

Facebook 的財務數字,顯示美股的強勢是有原因的,雖然經濟與股市表現並沒有必然的相關性(看中國股市的表現自當明白),但我們投資的是業務、公司,特別是愈大的企業,就愈與經濟周期相關。Amazon之強可能亦是與美國經濟強勁有關,這一點是我之前檢視投資組合時比較輕視的。

我認為Facebook仍有潛力,因為美國開始進入全民就業,經濟強勁,絶對有助Facebook增長(因為企業廣告支出其實與經濟盛衰相關)。聯儲局加息會影響嗎? 我反而認為是聯儲局有信心在加息之後,美國通脹中期仍可回升至2%,加息是對美國經濟樂觀的證明。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10月、11月小總結,淺談組合建構

10月初曾言該月難打,因為市場走勢與自己投資理念相違背,內銀、資源升,科技、增長股跌。想不到10月下旬,市場又重申看企業的價值,Facebook, Amazon破頂,維他奶盈喜及Tencent Q3 廣告收入大增,Tencent 盈利愈來愈依靠廣告收入,商業模式愈來愈接近社交媒體。

10月份投資組合升4.87% 雖然落後恒指該月升7.94%,但相較月初是追回不少。

進入11月,10月份買入的股票除MKTX外,UA及復星的長倉表現欠佳,蘋果淡倉目前仍是虧損。不過組合內的弱勢股Illumina及Fast Retailing回勇,幫了投資組合不少。11月買入的股票表現則比10月好。11月分別買入了攜程(CTRP)、領展、增持UA及建立IBM淡倉。

攜程是基於公司與百度達成換股協議,成為去那兒的最大股東,自此,行業整合已經完成,令公司的利潤率有機會提升,如果可以達到Priceline的水平,價值將會大升。就算只能輕微回升,我認為公司處於一個有利行業,而攜程是行內質素最高的公司。

仿間投資文章很少談及投資組合的建構,但其實如何把不同的股票組合成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組合是非常重要,這亦是買入領展的主要原因。

記得小時候很喜歡玩足球遊戲Champion Manager (簡稱CM),遊戲後來改名為Football Manager。該遊戲讓玩家可以當球會的教練,買賣球員、按球員能力排兵佈陣、決定戰術,與投資頗有相通之處。最強的陣式不是將天下最強的球員放入正選之中,美斯、C朗今天下最強,但如果同時出任前鋒,極有可能各自為戰,戰術發揮不了,更有損全隊士氣。

自己分析股票,有點像彼得林治(Peter Lynch),按Risk-Reward 將股票分類,大體分類為進攻型的Option-like及防守型的Bond-like。爭取入球,需要進攻型的股票,但如果全隊球員都是前鋒,入幾多波後防都會輸番晒,而組合內的後衛股票少,只餘下港鐵,另一大將美債又走下坡,所以就重召昔日愛將領展。

息口向上雖然不利REIT,但我認為如果股市欠佳,投資者仍然會追球穩定回報的投資。假如市況不受加息影響反而大好,領展固然跑輸(最差情況是下跌),但進攻型的股票卻能發揮作用,攻守平衡正是我主要的投資理念。

投資組合11月暫升4.08%,YTD 升22.38%。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理財Campus:80後叻財技千萬身家不是夢---東方日報

總結: 決勝在槓桿,穩陣的投資,儲蓄

++++++++++++++++++++++++++++++++++++++++++++++++++

你估計自己何時可做業主?一般大學生畢業後十年,可能僅儲夠首期上車,更要開始節衣縮食的供樓生涯。但三十出頭的Starman已達財務自由,每月收息逾10萬元。出身綜援家庭的他三十歲前賺到人生第一桶金,成功上車置業,現時身家已累積到以千萬元計,他的故事叫你羨慕還是費解呢?

吼工廈 回報倍數計

他慶幸自己能在「對的時間」作出「對的投資」,大學主修經濟及金融,畢業後任職大型金融機構,從中累積不少企業融資的相關經驗,二十八歲時決定自己成立公司,涉足工廈投資。那時他看到工廈的呎價相對地低,每呎僅1,000至2,000元,於是決定拿出150萬元與人合資,買入葵涌區一層工廈,再分契拆售,短短半年時間便賺逾倍回報。今年已屆三十一的他,過去三年約投資過17個項目,大部分是分契拆售工廈,利潤往往以倍數計。
他指儲不到錢根本「沒財可理」,要達財務自由的第一步須有穩定的主動收入,靠儲蓄累積資金;他畢業後能加入大型金融機構,薪金增幅比一般人快,花紅可達六位數,加上習慣慳儉,儲錢速度更快。他多年來堅持每月至少將三分之一收入儲起,並用儲蓄的三分之二投資。「初時工作資金不多,投資都以股票為主,但不會選擇高風險股份,多數買入REITs,如領展房產基金(00823)(前稱領匯)及越秀房產信託基金(00405),並選擇以股代息。」
有人認為年輕人資金少,應選高風險股票,以小博大,他卻不以為然。「我的投資要有數可計,預測到幾年後可達多少的財富增長。複息力量已很大,只要每年保持穩定增長已足夠。」
他二十七歲那年以六成按揭買入一個600萬元的單位作婚後居所,之後將物業加按套現,用以投資工廈項目。他隨後申請成為私人銀行的客戶,利用私銀平台借貸成本較低的特點,以槓桿買入債券,提高收益率。

槓桿買債 財息兼收

若想提高債券的收益,其一方法是買入信用評級較低的債券,問題是要面對較高的違約風險,他則多以4倍槓桿持有高評級的企業債,買入後將它抵押予銀行,套現資金再買入債券,重複操作。他指,私人銀行可提供約1.6厘的借貸息率,比按揭貸款還要低,以槓桿方式持有債券,扣除利息支出,每年的收益率可達約10%,適逢債券牛市,債價升幅理想,更可做到「財息兼收」。
撇除他現持的物業,目前30至40%的資產為債券,10%為股票(不包括房託基金),餘下為現金及房託基金。他指,自己需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作生意周轉及槓桿債券的緩衝,應付債價下跌時的補倉需要,但現時各國央行都推行量化寬鬆,貨幣不斷貶值,令持有現金的成本很高,因此他選擇用部分流動資金買入流動性高於債券、且價格相對穩定的房託基金,收息之餘,必要時可將它抵押予銀行,換取現金。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做功課之難

最近又重新翻閱Fred Kobrick的<The Big Money>一書,自己近年對價值有更深的體會,都是拜該書及黃國英所致。

Fred Kobrick 提到,知識(即對公司的理解)是股票投資中最重要,因為了解手上的股票,才能有持股的耐性,可以長線持有,以理性代替情緒,自然不會在跌市中胡亂沽出優質股票。

對企業的理解,財務資料只是第一步,公司的商業模式、客戶關係、對市場的假設、策略及管理層的能力才是重點,財務資料只是能反映企業運作的成果,並不足以判斷企業將來能否繼續成功。

我想,大部份投資者都十分明白這道理,但這樣做功課其實十分難,因為這些資料都不是隨手可得。股價、市盈率、股息率的數據隨手在網上便可得,難怪投資者買入股票的理據不外乎,「PE好低」、「收息都7厘啦」、「股價升穿50天線睇個勢會繼續升」。

好一些的投資者,就會認真看多一些,例如到聯交所或公司網站看公司年報,知道公司現金流水平、債務情況,估值時又會在EXCEL做些現金流折現模型(DCF),「計出黎折讓23%」。當然,自己並不比這些投資者好,自己有時候是「故事」行先,好聽就如Soros所講,「Invest first, investigate later」,難聽就是盲衝,見公司有增長、管理層有能力、股價趨勢佳就出擊。

「只有交易才有這種奇怪現象,讓一些沒有真才實學或甚至毫無優勢的人也可以短暫成功,因此也讓人誤以為運氣比技巧還重要。」---<獲利的法則>

我們憑住上面的分析策略,偶然還是能在市場上獲利的,例如一個4月的大牛市、或像我一樣買中Facebook。但我深知,在市場上自己的優勢(Edge, 意指交易或賭博中的Expected value)其實不高。唯一讓我佔有丁點優勢的,只有資金管理技巧及自己投資的股票都是由現時地球上最優秀的管理者打理。

本文原本是想整理一下自己對做功課的想法,但寫到後面,發現自己如果想在投資技巧上更上一層樓,就要思考一下增加自己的投資優勢。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今個月難打 (更新)

生物科技、Fast Retailing 先後中伏。港美股升勢主要集中在殘股、資源股,而這與自己的投資理念相違背,所以這個月組合表現被指數大舉拋離。

工作關係,不能操作期指,不然可用期指追些表現。情況有點似去年12月,升內銀、資源,自己當時重倉的新奧、騰訊、友邦落後。指數強,Stock Picking難,但資金最後一定又會重回好公司。對於價值投資的理念,不在於估值數字高低,而是在於價值創造的能力,堅持不買殘股,記住以後要短炒市升的話應以期指作為工具,買指數始終會比買殘股容易接受。

這種捱打的狀況可能要維持幾個月,但寧願以不變應萬變,不隨便改變自己的投資理念。

增持了股票,買入UA、MKTX及復星,將內銀股沽空平倉。目的是增加中國相關的Exposure。另外,自己看淡手機股,沽空了蘋果(AAPL),原因係手機增長似乎已見頂,即使強如蘋果,覺得價格都是有壓力。就以沽空蘋果對沖手上的科技股吧。

為使自己冷靜面對,清除組合內的日圓,以簡化投資組合。

2015年10月6日 星期二

2015年第三季的買賣部署總結 - 穩中求勝

第二季尾已經表示積極打防守,但組合在第三季仍然三個月連跌,7月跌6.43%, 8月跌8.47%及9月跌0.48%。YTD 回報+12.12%

第三季不斷減少槓桿,由6月底1.79倍,降至9月底0.9倍。風險資產減少一半。

7月沽奧普、中生製藥、港交所、Softbank,沽空中行- 降中國相關比重

8月沽友邦-降新興市場比重,沽Starbucks、AERcap、Fanuy, JD及Illumina, 長和

9月組合已沒有槓桿,加上股票估值已經低殘,所以並未有減持。

第三季也並非沒有買股票的,買入或增持的股票有: 上海機場、Amazon、Hermes、Tesla

9月初,最主要的投資反而是押注美國不會加息,美元轉弱。組合持有差不多相當於60% 本金由日圓及歐元組成的美元淡倉。但最後美元並未有大幅轉弱,且之後更見反彈,外幣只能為組合貢獻約1%的回報。

進入第四季,組合應該會增持股票,會進入略有槓桿的狀態。看好的原因是:

1) 中國政府似乎將精力重新放在刺激經濟,例如減買車稅及放寬置業按揭成數。

2) 人民幣已停止貶值(買人民幣資產: 股、債的Risk premium下降),巴西雷亞爾及馬拉紙亦已停止下跌,新興市場似乎回穩。

3) 美股在10月2日,在不如人意的就業數據公布後,拒絕再跌,壞消息不跌,似乎氣氛確有改善。

雖然氣氛改善,但不應寄望市況會如4月份。策略是持有優質公司組成的核心組合,外加一點期指對沖或短線增加倉位,爭取回報。

首五大股份:
Facebook 
維他奶
港鐵
騰訊
Amazon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檢討8月之敗

8月份大敗,特撰此文,以作記存。

8月前的形勢
上證指數7月跌14.3%至3633點
國企指數7月跌13.82%,與內地A股跌幅相若
恒生指數7月跌6.15%至24636點,明顯本地的藍籌股表現較佳。

外圍市場仍升,例如S&P500 升1.97%至2103點,日經225指數升1.73%至20585點

自己的投資組合7月份跌6.43%,但由於之前一路減持股票保住了4月份牛市的盈利,當時YTD仍升23.08%,加上外圍市場上升,所以自己莫視了內地股災,為8月份大敗埋下伏線。

人民幣貶值引來資產重新配置
8月11日,人民幣貶值大幅貶值,由6.20美元,跌至6.4美元水平。但當時市場仍然冷靜,當日國企指數只下跌0.24%,回想當時,出口股有炒作,利豐、創科等勁升。至8月14日星期五,國企指數開始9連跌。日股及美股的下跌,分別在8月17日(周一)及8月18日開始,而外圍市場8月19日陷入恐慌。

匯市方面,歐元及日圓在8月19日上升,但在8月24日(周一)見了頂峰,而當日外圍股市已開始回升,可見之前歐元及日圓上升為利差交易拆倉所至致。

美債及德債亦是在8月19日上升,十年期美債息在8月24日見了2厘水平,而十年期德債息則在8月21日已見了最低0.564%。

組合的買賣
自己在8月12日減持股票,但並非因為預見人民幣貶值會令市場出現如些大型的調整,反而是因為企業基本面的因素。Fanuc 降下收入預測,Aercap業績公布後市場沒有振奮感覺,京東受阿里入股蘇寧打擊。

當時沽清了Fanuy, Aercap及Starbucks, 減持了京東,但換馬至Amazon,港股方面則沽清了友邦。

雖然減持了股票,但組合仍然處於槓桿狀態,所以之後連跌,組合陷入捱打。至25號收市後,人行雙降,市場氣氛才見改善,但仍然以外圍反彈幅度最大,美股最強,日股次之。

於接近月底時,組合沽出了公布業績後稍為反彈的長和,並同時減了一半內銀淡倉,作為一套長短倉減持。美股方面,則沽出了印度ETF及減了Illumina。

由於認為美股表現會優於中國(有機會另文解釋一下),增持了Amazon, Tesla及Hermes。

組合內的美債上升,但相當短暫而且幅度不夠,未能補償股票的損失。至於外匯投資上,雖然早期買入的日圓有所回報,但自己加倉之時正是歐元及日圓於8月24日頂峰,肯好晚上Take Profit 減了20%左右的倉位,目前仍保留這些外匯倉位作股票對沖。

結果
組合8月單月下跌8.47%,YTD 回報降至12.66%

檢討
1) 黑天鵝出現時,是會改變市場資金的資產配置
2) 可考慮以遠期Call 代替部份倉位,以增加現金比例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好文分享: 對沖國度:做散戶揸現金無話錯 --- 黃國英(東方日報)

中資股很可能會有排衰,看來大批公司將會成為鋼鐵股的翻版,得個做字,唔知為乜。要記着股票價格的決定性因素是盈利前景,而不是資產規模,國企是不會執笠,甚至愈做愈大,卻看來不會愈賺愈多,所以前景十分黯淡。
避險資產回報欠奉

即使外圍市只是急速一步到位式調整,在避險心態作祟下,短期內也不會有力大反攻,只能夠適可而止地選擇性死守,起碼見到有些曙光時才加注,否則一旦跌勢超出預期,就會因為心理壓力過大而進退失據。

沽貨套現之後,如果真的是想找地方停泊資金,最佳方法其實是再度冒險,嘗試去尋找可以逆周期依然創造價值的股票,而不是跟風追買避險資產例如債券及黃金等。

理由是目前時代背景依然是知識型經濟,這些欠缺回報的穩定資產,長遠絕對不吸引,貿然追買,只不過是跟風投入一個避險泡沫,回報欠奉而有機會在爆破之後焦頭爛額,隨時因為跟紅頂白搞到一輸再輸。

作為一個散戶,並不是職業資產管理人員,持有現金是絕對無所謂,不應該嘗試從那些偏低回報的穩健資產上榨取短線利潤。唔知點擺錢就手持現金,不應該問錢去咗邊度這種無聊問題,然後自作聰明亂咁炒。

錢並未有去咗邊度,而是隨着資產價格下跌而蒸發掉,正如當日上升時,產生的大部分都是帳面富貴而已。

++++++++++++++++++++++++++++++++++++

<<後記>>
曾經看過一本書,作者指出,在股災或恐慌之中投資者操作時,很容易會傾向進行自己認為穩陣的投資,例如: 買公用股、債券、黃金。心理上認為安全,源於上述操作是傳統智慧,但傳統智慧往往與大眾行為劃上等號(但自己並不察覺),這類一時衝動的操作很多時都是錯誤的。

另一種被認為是安全(或者穩定)的投資,是沽Call Option(認購期權)收期權金當收息,或買入高息股票,回報穩定的投資很多時被視為安全。自己血的經驗認為,多數都是伏,沽期權結果遇上黑天鵝,買入的高息股(有息並認為盈利同派息穩定)輸價輸到股息都補唔番。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索老。新低。搏反彈。

簡單寫了兩篇自己對索羅斯操作(更貼切形容應該是資金管理方法)的文章,算是自己對其看法的一個總結。索羅斯最近交予證監會的披露文件顯示,其已經沽出了阿里巴巴(BABA)及百度(BIDU),但就加入了SPY Call,中國大市值股票 (FXI) Call及新興市場股票 (EEM) Call。

我對這些資料通常只是參考,因深知索老擅長「認錯」,買入的倉位形勢不對,不只平倉甚至可能反手造淡,手法極之靈活。而披露文件是截止6月底,距今已經一個半月,索老的倉位可能已經大為不同。

更吸引我眼球的,是索羅斯的前副手Stan Druckenmiller 大手買入黃金ETF (GLD),佔其倉位高達兩成,雖然其操作手法和索老相同,但有如此大的倉位,實在值得思考其部署動機及原因。

恒生指數今日跌穿7月8日大跌市的收市位,但今次下跌的股份與上次大有不同。組合中,長和、港鐵、維他奶及騰訊今日股價均高於7月8日 ,相反國企指數已跌了新低,這正正是顯示拖低恒指的是中資國企股。

自己檢視一下投資組合,原來目前純中國股票只餘下騰訊、京東及上海機場,佔投資組合大概只有15%,與半年前已相距甚遠。當然,持有的維他奶及迅銷等公司是具有相當比重的中國業務。某內銀股淡倉則仍然維持。

目前,尋找投資主題不易,自己最近有一個想法: 美元之強眾所周知,商品、新興市場貨幣及股票比人沽到嘔泡。全世界都看住聯儲局9月會否加息,屆時若果聯儲局沒有加息,又或者加息了,但展望短期不會再加,新興市場及商品會否出現反彈? 這種情況,可能是採用期權長倉出擊的機會。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索羅斯的操作智慧 (2)

上回談到,索羅斯的投資組合其中一個特點是非常重視分散投資,今日談談其他特點。

第二個特點,索羅斯投資的資產都是非常具流動性。外匯、美債流動性極高,就算是信貸緊縮時期,市場仍具流動性。「金融煉金術」所見,雖然索羅斯應有投資其他貨幣,但其主要投資的外幣,仍然是全球最主要貨幣: 德國馬克、日圓及英鎊。

除了投資的資產本身具流動性,索羅斯選取的工具亦是流動性十足。例如,以期貨投資,而不是以期權。而期貨的變現能力,其實勝於實物資產。

第三個特點是索老極重視對沖。基金採用宏觀策略,投資的資產包括股票、股指期貨、外匯、商品期貨、及債券。長短倉及以股指期貨對沖固然採用,但索羅斯會以不停的資產互相對沖,例如,持有美股,可能會買入美債對沖對股市風險(如果股市下跌,資金避險流入美債),又或者是買入外幣對沖手上的美股及美債等美元資產風險。從「金融煉金術」中,他常談到這類Asset Class之間的對沖,對於沒有對沖的部位,常感到不安。

對於一個槓桿組合,最大的不利是資產太集中,如果缺乏對沖減低波幅,而資產又欠缺流動性,在危機中不能套現,基金便很容易陷入流動性風險,「斬孖展」隨時破產收場。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索羅斯的操作智慧 (1)

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Business model及管理層,這是自己投資的核心理念。但正式應用在投資組合管理及操作,則要配合招式。投資組合管理的大師,非數被稱為「讓英倫銀行破產的人」的索羅斯不可。

不少人對索羅斯的理解是市場的投機者,採用高槓桿,好像是風險非常高的操作方式。但正因為索羅斯會採用槓桿,其風險管理非常值得參考,而最能表現其操作智慧的,必定是其著作「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

「金融煉金術」中,索羅斯這樣形容他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會採用槓桿,而本金(Equity)會投資於股票(長短倉),並以這個股票組合的總值,去支持其進行槓桿操作,例如買入股指、商品、利率及債券期貨,或槓桿操作外匯。換句話說,是以股票組合作為抵押品,孖展去投資其他資產。就好像一座建築,股票組合是地基,其他資產就是地基上的建築。

由此可見,索羅斯的投資組合的幾個特點。

第一,索羅斯非常注重分散投資。其作為地基的股票組合,不單止分散在不同個別股份,並且是分散在不同國家地區,美國、歐洲及遠東股票皆有。而且,策略上亦有分散,既有長倉,亦有短倉。 個股層面、地區及策略均有分散,將單一風險降至極低,因為作為「地基」,市值的浮動必需要小,否則影響其他槓桿部位以至全個組合的安全。

篇幅有限,另文再續。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好文分享: 【美股鍊金術】 Netflix – 網上媒體新勢力 ----馮宏遠

【美股鍊金術】 Netflix – 網上媒體新勢力
美國,不知道是國運好,還是制度好,長升長有、稱霸地球的優秀企業,多如繁星。前浪一衰,後浪立至,連綿不絕。「美股鍊金術」專頁,頭炮之作,冒昧獻醜介紹的Netflix(NFLX),就是近年「疾雷破山風震海」,眾科技新星中的表表者。
此時此刻此地,Netflix之名,仍未及迪士尼(DIS)般如雷貫耳。但大家對House of Cards(《紙牌屋》)這電視劇,應多有認識。查實Netflix就是製作《紙》劇的公司。Netflix是家很獨特的公司,其業務大家可理解為「Youtube + HBO + 環球影業」的混合體。當然不是《國產凌凌漆》入面的「攞你命三千」,幾項平庸業務炒埋一碟。實情公司很有機會,繼迪士尼後,成為另一家出色的跨國媒體集團。
Netflix最大的業務,好比收費版YouTube,美國用戶每月付款最少$7.99美元,就可以電視、電影任看,包括獨家內容如招牌作《紙牌屋》、由The Matrix系列導演執導的科幻劇《超感獵殺》(Sense8),及與Marvel合作拍《夜魔俠》等。Netflix公司歷史雖短,在美國本土,已有4,200萬名訂戶,而美國所有有線電視,如Comcast、HBO等幾個大台加起來,也不過是5,000萬之數。佔了收費電視半壁江山後,Netflix遂進軍電影業,今年會有三齣原創電影推出,明年亦會與當紅炸子雞Marvel,合作拍攝《Defender》。
分析公司的基本因素前,先分享一下創辦人Reed Hastings(里德•哈斯廷斯)的創業故事。Netflix的出現,緣於Reed一次大懵被罰經驗。1997年的美國,互聯網還是慢如蝸牛,看戲靠租影帶和DVD。里德有次在百視達(Blockbuster)租了隻《阿波羅13號》,遲了六星期才還,被勁罰40美元,夠買一隻新碟有凸,氣頂於胸,越想越不值,反覆思量問自己:「有無可能開一間不限時、不罰款的租碟舖?」一怒興兵,結果Netflix 橫空出世。出租影碟年代的Netflix,收費模式奇絕武林,就是「老友鬼鬼,月費任睇」。看完影碟,郵遞寄回,縱然寄失,公司硬食。奇招一出,市佔額火速飆升,龍頭百視達,由幾近壟斷市場,十載後破產,灰飛煙滅,影都沒有。
2007年Netflix租出第十億隻DVD,業務如日方中,但里德留意到2005年出現的YouTube,覺得網上串流播戲,終歸會成主流,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自我轉型。苦鬥數載,歷盡外人懷疑後,網站業務,收成正果,稱霸美國。我若為皇,自思攻佔全球,先登陸西班牙、德國、英國,今年再征討澳洲、紐西蘭以及日本。Netflix挾美劇強大感染力,海外擴展,到目前為止,尚算順利。
投資美股,快意所在,乃一代又一代兼備夢想、創意、技術及執行力的科技企業家,華山論劍。例如Facebook(FB)的Mark Zuckerberg(朱克伯格),成功將社交平台,變成電子媒體加虛擬社區,改變現代人溝通、接受資訊的模式。又如Tesla Motors(TSLA)的Elon Musk,不論電動車、太陽能、太空火箭,皆玩弄於股掌中。Reed Hastings則以打低全球電視台為己志,大路進軍,勢如破竹。放眼未來十年,此科技三子,鼎足而立,各領風騷的格局,看似已經成形。(系列未完待續)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一路走好, 東尼老師

早上收到朋友信息,說著名股評人東尼(Tony Measor)在睡夢中離世。東尼可以說是自己的啟蒙老師,記得自己初入股海,正值07年大牛市。當時東尼出了一本新書並接受大台訪問。記者問道,什麼是賣股票的最佳時機? 東尼不慌不忘的回答,「如果是好公司,為什麼要出售呢?」這句話,震撼了剛入股海,正不斷吸收投資知識的我,這句說話,亦可以說是我聽過其中一個最有投資智慧的說話。

好多人聽到,都會以為:「又係長線投資呢D老土野? 」「咁貪心? 要賺到盡? 我諗住賺一萬幾千架咋。」

在股場多年,現在對東尼先生這句說話多少有點領會。投資,就是要投資優秀的好公司,好的公司,價值會不斷增加,股價雖然有時會偏離價值,但最終會向價值靠攏並跟隨價值上升。出售股票,有兩個含意 1) 好公司已變成壞公司,這可能是因為管理層改變或者是行業變遷,例如全錄。 2) 你買的股票是一間壞公司。

買壞公司的股票也是能賺錢的。你買入並且希望將來用更高價賣出。但這不是投資,這叫零和遊戲,是搏奕。零和遊戲就是你贏對家輸,或對家贏你輸,你希望有人會用更高價接手你的壞公司股票。玩零和遊戲是需要比對手有優勢才能贏,可能是你善於閱讀價量圖及了解公司管理層,知道公司好快「做野」,但其實更多是靠內幕消息。沒有特別優勢卻去參與,通常輸得很慘。只要打開最近細價股的股價圖,大家應該已很明白。

我想,東尼這句「如果是好公司,為什麼要出售呢?」並不是叫人長線投資這麼簡單,其真正含意是: 投資好公司,讓好公司為你的創富增值,換句話說,「如果是壞公司,請盡快出售!」,不要參與音樂椅這種投機遊戲。

多謝你,東尼,一路走好。


好文分亨: 德國—下個歐洲危機?---譚新強 (明報)

入正題前先說幾句關於A跟H股。上證上周反彈至4180點,近我的短期目標4200點,但後勁不繼,掉頭直插到昨天的3725點。我仍然覺得fair value在3300至3500點左右,再尋底亦可能長遠是好事。最讚的是昨天國家隊似乎沒有入市干預,有時 tough love是需要的。

最近Tesla宣布了兩個看似簡單的upgrades:
(1)頂級的Model S P85D,軟件提升加了一個「ludicrous mode」,0到100km/h 2.8秒,快過絕大部分價錢貴好幾倍的超跑。除了用來炫富外,德國和意大利超跑的raison d'etre受到嚴重考驗。
(2)第二個upgrade更低調,但更重要。Model S最高電池配置由85kwh升至90kwh。續航亦按比例增至約430km。Elon Musk解釋這提升來自電池化學的進步。而他亦預期未來每年亦將繼續有5至10%的進步。
今年全球電動車的銷量增長超過50%,估計約70萬至100萬台,佔全球汽車銷量的1%左右。隨着全球積極發展充電的基礎建設,我估計電動車將於未來三至五年達到非線性增長。
油價最近又跌到47美元,中短期因素很多,包括伊朗將增產至每天一百萬桶,中國經濟下滑,需求轉弱,及美元續升等。七成石油用於汽車,長遠而言,電動車的崛起將促使石油逐漸退出能源市場。
汽車行業對德國非常重要,佔GDP的11%(美國為3.5%,中國1.6%),而且更非常倚賴出口,佔了銷售的三分之二。中國市場(包括合資)尤其重要,三大車廠VW,寶馬及Daimler,平均40%盈利來自中國。今年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減慢了很多,只約4%,高端市場尤其弱勢。

面對Tesla及其他電動車startups(不少來自中國),德國的傳統汽車業該怎麼辨?德國的工業基石其實在於數以千計、努力默默耕耘的優秀中小企。每家公司專注做好某些機械及電子系統的零件,如活塞(SECO),及波箱(ZF)。但如主流變成電動車,再不需複雜的波箱,更沒有了活塞,那麼這些充滿輝煌傳統、工程及工藝都一流的公司及工人,有如明治維新後的武士,將何去何從呢?
德國經濟過度倚賴,雖然做得好,但相對古老的機械及化學工程產品。風水輪流轉,德國經濟(股市也可能更早)見頂的日子可能不遠矣!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苦戰

美股兩極化,業績好的公司如Amzaon, Visa, Starbuck上升,生物科技股Illumina 及Interactive Broker下跌,正如之前文章所言,是選股的時機。Facebook 星期三出業績,股價維持在高位,且看到時反應。

中港股市不濟,自己嫌淡倉不夠,只有少量沽空某內銀的倉位。救市資金必定是由銀行體系提供,而且中國處於利率下降周期救市救經濟,盈利能力下降及壞帳上升,所以沽空內銀股是掩護組合內中港股票的好選擇。

金價跌穿1100,油價回落到50元,連帶高息債及新興市場下跌,美元之強已是眾所就知。這反而令我覺得看淡美元有值搏率,可能會買點價外期權。

7月份是苦戰,幸好美股的持股表現可以,抵消了中港股的弱勢,這反映出投資價值股(有好的營運模式及良好管理層)及分散投資(分散資產亦要分散策略)的重要。很喜歡李順威先生Blog 中:

「现代环球金融一体化,股市外汇债券三位一体,要了解投资大势理财方向必需看得远、看得阔、看得深。单看一个股市来买卖股票已非投资之道,综合股汇债市来建立环球投资视野以捕捉投资趋势,利用不同市场的价格差异以获利才是上策。一般投资分析局限于牛市、熊市的二分法,不能全面理解及分析市场真实动态,"牛熊共舞"才是市场常态。」
不要劃地而限,只投資中港市場,買一堆除了資產,無法創造價值的股票。分析不要局限牛市、熊市,公司的經營才是重點,熊市仍有公司可以創造價值,同樣,牛市亦有股票是會跌到甩碌。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盛宴結束, What next?

4月13日曾經寫今次牛市是最後盛宴。現在似乎這場盛宴已告落幕,自己不太相信大部份中國企業的價值,所以非常著重Price Action(價格走勢),凡走勢不對勁就沽,並持續增加美股,總算保住部份今年利潤。美股下挫,YTD回報由6月底31%降至只有13%,但連日反彈後,又恢復至21%。

上周作了多項買賣。

首先周一進一步減持中資股,將中生製藥及奧普也沽清了,這是為了掩護大跌的港交所。港交所跌得非常之急,在低位沽貨沒有意思,不如等候反彈才出貨。並沽空了一隻中資股對沖市場風險。

減少了港股比例,投資組合再加大美股投資,這是從微觀的角度選股,買入Starbucks、Visa及Fanuc在美國的預托證券。

在上周五,組合趁反彈,止蝕港交所及Softbank,以降低槓桿及Exposure。但買入上海機場。

一輪操作後,組合的槓桿水平已較4月份大幅回落,雖然是淨長倉,但基本上好淡倉的波動相當平衡。如果發現好機會,組合仍有大量空間利用孖展擴大投資。

在這裡基本說明一些自己前瞻一點的看法:

1) A股可能進入上落市或慢牛
不敢說牛市已經玩完,但相信難有過去一年多的槓桿式入市及快速上升。所以只挑選具長線增長及有信心硬食的股票,即上海機場。基本上以少量沽空掩護這A股及港股整體倉位。

2) 美國加息
由於擁有一些10年美債,在今次中國股災及希臘危機中,特別感受到外國投資者並不恐慌,美長債息並沒有大幅回落,相反,當危機稍有舒緩,債息很快抽高。這令我相信,市場加息預期什為強烈,所以打消沽出AerCap 的念頭,並有意增加息口上升的受惠股(如美國的銀行股)

3) 專注個股主題
隨著A股狂牛結束,及希臘問題暫時解決,股票與股票之間的Corrleation會下降,是Stock Picking 的時間,所以買入Business Model優秀的Starbucks、Visa,及具有催化劑的Fanuc。

其他本身持股,亦分別是具有優秀Business Model的增長股,預期組合可以穩步增長。


組合五大淨長倉持股:
長和         14.0%
Facebook   7.0%
維他奶       6.4%
友邦           5.0%
港鐵           4.4%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2015年第二季的買賣部署總結 - 防守

延續第一季的投資思路,繼續不斷買入優質的企業,而不是買入劣質股搏股價太便宜上升。

2015年4月份出現一個大型的港股重估。因內地允許內地公募基金可以透過滬港通買入港股,港股通的每日額度一度用盡。受惠於這個大型重估,組合的回報大幅上升,至4月底時,YTD回報達37%。

當時第一個反應是買入港交所(388),並且Short Put並以期權金買入Call以增加Exposure,這一部署的好處是保留現金實力,因為對中港企業的質素沒信心,這是一個投機操作,只是追隨動力。

股市重估伴隨是大量的炒作概念,什麼「一帶一路」、巨型國企合併(真正合併成功只有「中國神車」!!) ,併購概念及憧憬深港通資金會買入香港中小型股。小額參與這些概念炒作是真的可以帶來豐厚回報,事實上,組合的小型股如奧思、奧普、城建設計、同方泰德等均帶來非常不錯的回報。不過,在作出港交所的投機操作後,組合反而專注打防守以保持利潤。「打防守」差不多成為第二季的買賣部署的主軸。

1) 注意價格,嚴守止蝕
由於是宏觀事件的升市,Price action 比基本因素更值得注意。走勢欠佳的持股,組合都漸漸沽出,例如奧思、城建設計、同方泰德、保利文化、新奧能源。外國股則包括BMW。當中有沽對的,亦有沽錯的,但保留了大量戰力及令核心持股可以更有空間守下去。

2) 宏觀操作對沖風險
第二季組合有更多宏觀操作以對沖風險。隨了在第一季Short美國長債對沖加息對股票的風險外,組合亦持有商品ETF及首次買入美國國債。

組合向來以Stock Picking為主,但好多Stock Picking的基金經理往往忽略了宏觀風險對組合的沖擊。在組合當中,現時便持有美國長債(對沖信貸風險)、SPY Put (對沖股市風險)、日圓(對沖利差交易拆倉)。

3) 分散投資優質股
組合進一步增加外國股的比重。沽出BMW後買入Hermes,及買入長和當作是歐洲投資。長和的投資時機有點不準確,令組合回報率下降了近3個百分點。

美股方面,則買入Aercap, 京東, Illumina 等股票。

在比較注重防守及分散投資下,6月底的YTD的回報為31%。算是做得不錯。

這三個月內,表現最好的5隻股份(仍持有)為
奧普: +42.4%
Tesla: +42.1%
Interactive Broker: +22.2%
Fast Retailing: +16.9%
中國生物製藥: +12.9%

表現最差的5隻股份(仍持有)為
諾華 -4.5%
港鐵 -2.7%
友邦 +3.2%
Softbank +4.1%
Facebook +4.3%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最近幾個基金經理的看法

最近留意到有幾個基金經理發表了看法,總結一下整理自己思路。

劉國傑 - iMoney
-  持輕A股,據4月亞洲股本優點基金月報,只有10.6%,較台灣、香港及印度的13.9%、12.1%及20.3%低。
- 在其他市場找可受惠於中國需求的機會,例如中國自動化的主題
- 覺得不值得投資改革概念的股票
- 相對中國,更看好印度,特別是消費股
- 要小心美國加息的威力。認為當息口開始上升,進度會比較預期快得多,所以很關注加息帶來的影響,尤其是那些負債高的國家及企業。

Hugh Young - iMoney
- 看好印度
- A股已出現泡沬,這種泡沬更漸漸透過滬港通擴散至香港

陳昕 - e線金融網
- 持有50% 現金
- 認為基金不太怕下跌,反而擔心如果上升,要追貨
- 留意一帶一路股、AH折讓股

王華 - e線金融網
- 李鵬女兒事件,顯示打貪應該差不多,中央注意力應該轉向經濟
- 看好深港通
- 西方投資者擔憂加息,所以贖回不少新興市場基金,因為港股通常包含在內,所以不少估值高的股份是套現對象

黃國英
- 趁市淡,最近收集3-4線股,配置約20-30%,搏之後大市爆升可以追數。
- 仍持有不少歐美日股。

+++++++++++++++++++++++++++++++++++++++++++++++++++++++++++++++++

總結:
同意劉國傑有關加息的看法,香港的投資者似乎並不把加息視為風險因素。不少人認為,加息代表經濟好,所以股票及港樓無事,特別是認為港樓是有需求,加息都會繼續升。但問題是,我們從沒有經歷零息時代,各資產的反應可能是我們難以想像。央行當然不會整瓜股市,但市場的力量有時是大得央行都無法控制。

我對於中國是中立的態度,並不只一味看好中國。投資中國,還是Stock Picking,自己只會用注碼控制打賭今次中國牛市,例如組合已有港交所,可能亦會利用期權獲取Exposure。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歐洲戰線交予誠哥

楚漢戰爭期間,佔領彭城的劉邦被項羽回軍所敗,狼狽不堪。逃至下邑,心灰意冷,沮喪地對群臣說:"關東之地我不要了,誰能立功破楚,我就把關東平分給他。你們看誰行?"

張良於是提出聯合彭越、策反英布、重用韓信,將關東之地交予這三人,與楚國作戰,最終兵圍垓下打敗了項羽。

今年3月首次投資歐股,但歐洲戰線頗有失利,有宏觀因素(歐債息抽升、歐元見底),亦有個股基本因素,例如BMW今年沒有新車款及中國銷售放緩。

事實上,嘗試在歐洲挑選股票,但資訊不足而且股份升幅已高,沒能選取有信心之選。故此效法劉邦,在撤出BMW倉位後,將歐洲戰線交予誠哥,由長和負責在歐洲攻城略地。自己則只保留Hermes倉位,並買入少量歐元。

見識過QE的威力,所有稀有的實物資產大幅上升,港樓不提,連日本威士忌都升到停產。科技進步令生產力提升,大部份產品商品化。所以自己選股,以產品稀有性、定價能力為先,例如Hermes。

美股方面,京東、Interactive Broker、Tesla 不錯,抵消了長和的失利。最近亦買入生物科技股Illumina。股票的投資回報來自三個部份,股息、市盈率擴張及盈利增長,但低息環境扭曲前兩者,股息回報不高,市盈率很難提升,要創造財富,就要靠公司盈利能大幅增長。

結束了美長債的短倉,但並不是認為長債回升,只是出於資金需要。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談資產配置策略2

去年1月,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自己對配置債券作為資產配置的看法。當時指出,利用債券作資產配置面對3個問題: 1) 不斷Rebalancing產生大量交易成本,2) 極端市況,港股及港債的相關性可以變成1,3)債券的波動性不夠,買太多降低整體回報。

投資真的是學海無涯,事隔一年,居然想到解決之法----槓桿買債。

資產配置最主要目的是降低組合風險。負相關性最為重要,然而香港只是小型經濟體,故整體股債均受環球氣氛影響,難怪極端市況會同步下跌。所以,買債的對象宜為大型經濟體,例如美國、德國及日本。歐、日債券均有匯率風險,所以簡單選擇宜取美債。

之前文章<債災與股災>已指出,債券的波動性遠不及股票。如果出現金融危機,股債即使走向相反,但如果股票跌一半,債升10%亦無補於事。但若增加債券比重例如70%債/30%股,組合回報會向傾斜債券,對年輕人絶非合適。解決方法是,透過槓桿增加債券。

傳統投資者反對槓桿,原因是雙面刃,組合下跌時損失加倍。但實在是以偏概全,風險是視乎買入的資產而定。槓桿買樓及買期權,何者損失機會較大?

槓桿買債,並非為了賺息差。而是對沖股票部份在熊市、金融危機時的風險,但又能保持投資組合的回報。

對此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參考Ray Dalio 有關All weather portfolio的文章,入面有提到槓桿買債的好處。

自己想指出一點,槓桿買債風險有二。1) 有機會是Negative carry,如果債息不及借貨成本,投資者是付出了中間的息差去買這個「保險」 2) 相關性轉變。股票與美債的負相關性是歷史數據,難保下次危機可能是全世界對美國失去信心,全面沽出美股、美元及美債。這樣的一種黑天鵝出現的話,組合的回報最傷。有能力的投資者可以自行Diversify 債券部份組合,例如加入日債。


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債災與股災

美債與歐債急插(即係債息抽升),傳媒每天報導債市損失多少資金,又分析債災隨時引起股災。余認為,債災如果只是債息抽升實在不用過份擔憂。

1) 通脹是債券的敵人。高通脹之下,投資者必然要求高債息以免價值被通脹蠶食。油價上升及歐洲經濟好轉,確實增加了通脹的預期,但似乎並不足以引發大型通脹,所以債息上升可能,但大幅上升仍然是低概率事件。

2) 即便債息上升,債災的殺傷力遠不及股災。衡量債價與債息的敏感性叫存續期(Duration),債價是由債券的現金流(中間的利息及期末收回本金)計算,將所有現金流用債息折現,即為債價。年期愈長的債券存續期愈長,例如十年國債,存續期在約為9年,即債息上升1厘,債價下跌9%。

債息抽高5厘,債價才會砍半。但短期內這樣的大幅抽高,應該是黑天鵝事件。所以債災不像股災,損失一半以上價值的機會很低。而且,隨住時間推進,存續期會縮短,債價波動幅度會愈來愈少。

3) 從你買入債券的一刻,只要是持有至到期,已經決定你的回報。不論中間債息抽高多少,到期一刻,你都會收回本金,所以資本損失是暫時(所以債券的最大風險是信用風險)。

債券最大的風險來自信用風險及通脹,但如果持有的是美國或德國國債,根本不值得恐慌。純投資債券的投資者較擔心通脹,但如果同時持有股票,股票的收益可以抵消通脹的蠶食。

債息上升引發的債災並不可怕,最可怕的反而是信貸息差擴闊引起的債災,因為直接影響企業的信貸能力。而且信貸息差與股票的相關性更高,可能反映市場流動性出現問題。但觀乎現時情況,信貸市場仍然相當穩定。

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再度輕微撤資

4月尾,港股開始有回吐壓力,特別是先行炒高的概念股份如「一帶一路」及港交所、券商股。組合內的港交所Call由盈轉虧,幸好沒收了Put期權金。

由於組合是槓桿操作,在P&L開始出現按日虧損下,基於風險管理,先行沽出了走勢欠佳的保利文化及愛股新奧能源,新奧能源買入至今,計及股息回報超過2倍,是組合的功臣之一,足見長線持有增長股的投資回報是非常可觀的。組合亦減持了一半奧普。

美國國債終於出現調整,個人認為,這並非因市場預期利率上升所至。事實上,對比年初,投資者已不預期聯儲局可於6月加息,就算9月及12月能否加息,亦成疑問。

所以美債下跌,反而是因為主流交易Long美債、德債及歐股,Short商品拆倉所至,所以各種資產的價格走勢出現逆轉。組合持有的Short美債工具受惠上升。組合亦把握債息上升之機,買入美國10年國債以進行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加強了組合的防守性。

沽出了港股,資金買入了飛機租賃龍頭公司AerCap及京東商城。AerCap受惠於長息上升,而且市盈率只有個位數字。京東商城的劉強東是筆者頗為欣賞的企業家,未來有機會或者會簡單分析一下京東。


2015年4月26日 星期日

首域:投資亞洲選穩定派息股----明報

【明報專訊】受通縮預期打擊,亞洲地區(除日本)股市在過去幾個季度的表現一直被壓制。雖然自去年底滬港通的推出帶動A股市場一路走高,但內地政治與經濟方面的風險卻依舊延續。
在大環境難以捉摸的情況之下,選擇優質的企業以保證穩定的派息收入不失為一種穩健的投資策略。首域環球傘子基金-首域亞洲股本優點基金亦以此策略獲得晨星香港最佳亞太區股票基金獎。
關注現金流 內銀高負債非理想
外圍經濟不穩令企業擴大盈利難度增加,許多公司開始逐年削減派息率以維持公司自身運轉。首域盈信大中華投資總監劉國傑表示,若是在2003年,很容易在市場上找到年派息率在5%至7%之間的優質企業,但如今卻很難找到一些基本面良好且依然有3%至4%派息率的公司。
儘管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愈發困難,但首域亞洲股本優點基金仍然在2015年被晨星評為「亞太區最佳股票基金」。劉國傑表示,穩定的派息率與現金流為他們的基金表現打下了基礎,亦是作為長期投資者所關注的重要指標,但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視其他一些重要因素,例如負債率。
劉國傑指出,一些公司雖然分派的股息相當誘人,但其背後的高負債率很有可能會令其隨時「爆煲」。如澳洲的第二大房產信託GPT就在2008年宣告破產。
同樣的例子亦體現在內銀股上。劉國傑表示,儘管內銀派息率遠高於市盈率,但由於其較高的負債率令其吸引力下降,未來出現滑坡的空間巨大,當年蘇格蘭皇家銀行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倒下的例子就是前車之鑑。
看好蒙牛領匯長和
通過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劉國傑和他的團隊致力於挖掘出市場上估值合理且有穩定派息的企業。在通過篩選與評估後,現時他們對於商品市場持保守態度,看好消費必需品,信息科技以及一些防守型股票。劉國傑表示,目前投資者應該更關注公司的業務是否具有彈性,能否在市場不明的情況下保持穩定,而有時估值往往成了第二要素。
對於消費必需品,劉國傑表示更看到那些具有可預期盈利增長空間,並且能夠通過與競爭對手加以區分來獲得價格優勢的企業,看好價值鏈不斷提升的蒙牛乳業(2319)。而領匯(0823)作為一隻較好的防守股也因穩健的現金流得以降低經濟周期對其產生的影響。另外,劉國傑也看好長和(0001),作為其投資組合長期持有的一間公司,其多樣化的業務與強勁的資產負債表能夠經受脆弱的香港房地產市場與美國加息的考驗。
中國存隱憂看好印度市
儘管滬港通的推出,有利於外國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但劉國傑卻指出,中國的產能過剩以及樓市的供過於求以及低企的原材料價格都是值得投資者擔心的問題。
除此之外,劉國傑亦表示,印度新政府的改革措施,為不少消費與基建相關的公司都提供了較好的增長機會,印度市場現在也已經成為其投資組合中的重要一環。

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低回報率投資新常態

QE雖然可以救活經濟,但其實是劫窮濟富,特別是年青人同老人,因為各樣資產的回報率下降。

年青人靠儲蓄投資向上流極難。想像一下,以前只要努力工作,然後死慳死抵,累積一筆儲蓄再走去投資,股息、債息、買樓收租可能都有5厘以上,經再投資及工作收入增加投資,我們知道複利的力量是非常巨大,5厘的回報,只有14年左右,投資就可番倍,努力工作、儲蓄及投資成為窮人脫貧的一個簡易的方法。

老人家都係,只要拎住500萬,收5厘一年,一個月都有2萬用,夠退休唔難。

超低利率將這個生態完全改變。無錯,低息推動資產價格上升,短時間全部人都會好開心(不計一點積蓄都無的人),股票升番、樓價又升左(有樓的人開心,當然無樓的人就好嬲)。長遠你就知道「瀨野」。

美國十年國債利率只有1.9厘,仲已經算係高(德債是差不多或已經是零息),優質的企業如Nestle, Anheuser-Busch,成20幾倍PE,講緊盈利增長只有個位數,股息率只有2.3-2.9厘。樓就更加唔使講,港樓租金收益率只有2-3厘。

如果你係年青人或仲未儲夠錢可以退休的中年人,你仍然需要進行投資。但你面對的投資項目只有2厘,即係要36年才可番倍。最大獲係,想要一個月有2萬用,你要儲的資產要由500萬增加至1200萬。

港樓、國債、美股已先後炒高,現在港股都開始被國內QE,今次可能真是最後機會,如果仲係一股都無,你可能成為今次中國QE的受害者。

舊式以計算資產作投資的價值投資法早已失效,巴菲特都早就說無NET NET股。要提高回報,投資者就只能冒多一點風險。其中一個方法是效法巴菲特買入優質企業,讓企業自行成長創造價值(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自己更極端,選股方面,集中選擇「破壞性創新」的企業,即擁有打破傳統的新產品的企業(電動車,的士App,e-commence),擁有獨特商業模式的企業(Interactive Broker, 小米),因為現時世界新需求難有(期望印度可如昔日中國創造需求?),只有搶佔舊霸主佔有率或消滅其他對手,才能取得增長。

人同此心,小米估值達460億美元、Uber達412億美元,Snapchat亦達150億美元,超高估值,正反映當今大爭之世,投資者要多冒點風險換取回報。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最後盛宴?

中證監放寬內地公募基金南下買股,H股隨即被"撻"著。隨了上星期港股受壓(估計是資金換馬),星期三(8/4)升勢更見全面。

公司與公司之間的質素差異已經變得不重要,股票與股票的相關性極高,情況有如08年次按危機及11年歐債危機一樣,所有股票一齊跌,根本不理會公司的盈利能力、現金流、資產負債表。基本上買任何股份都可以在現時市況贏錢,應該大部份投資包括基金都能在今次升市中贏錢,這是最美好的時候。

港股創新高,組合內歐美日股相對失色。雖然在槓桿作用及組合內的小型股份表現優異情況下,投資組合再創新高,YTD上升30%,自己卻嫌贏得不夠,難得牛市來到就要拼盡,為將來的壞日子留下儲備

今次升市由資金面推動,說實在,基本面有改善的只有港交所(388)及券商股。自己挑選港交所作箭頭,除正股外,沽Put 將期權金買入Call。內地股市市值7萬億,但日成交達萬餘億,反觀香港股市市值3萬多億,最近亦只有2千多億。我相信市場是有慣性,港股不會如內地擁有上萬成交,但在2千多億基礎上再增加是有機會的。

牛市容易贏錢,但千萬不能因此影響了自己分析框架。自己的投資理念是「買入Great Companies」,在現時市況,不理質素均能大升,是會影響自己價值觀,所以必須提醒自己。

另一個要小心的後遺症是,股市可能愈來愈難操作。將來股票的主要持有者將會由香港人及外資換成內地投資者,他們分析的角度、對新聞的反應與我們大大不同,這大概就是「A股化」吧。投資者的組成更多元化,究竟是令股票價格更穩定還是更波動仍是未知數。雖然投資者應該保持一定自己的看法,但將來或需要更尊重市場及價格變動,以免看中了卻被「中國大媽」亂棍打死。


Jessie Livermore 名句: It never was my thinking that made the big money for me. It always was my sitting.

自己一定會保持外國股票,並會死守現時的港股,以享用這最後盛宴。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2015年第一季的買賣部署總結後續: 一錯再錯

聯儲局出議息聲明後,債、匯、股市波動,美債及股市抽上,歐元及日元亦上升。但一天過後,市場又漸漸回恢之前走勢。

連番買入外國股後,自己一個比較大的部署是買入Short 長期美債的工具,目的在於對沖組合內資產型股票及自己物業貸款的利率風險。時機上有點不對,美債在議息前向上(即長期利率下跌),但領匯卻下跌,顯示出領匯的下跌更多是市場預期租金見頂及香港零售業將相當不濟。所以組合亦沽出了多年來的核心持股領匯。

Timing實在是非常差,錯誤的時間買入對沖,錯誤的時間沽出領匯,可謂一錯再錯。如果是昨日才撤退,會有更佳價位。

不過,Short長期美債工具繼續保留,因美債下跌的空間實在比上升大得多。

個股業績

騰訊(700)
騰訊業績的重點不是盈利增長幾多,而是其將來Monetize 的潛力。一圖勝千言,透過合作伙伴(京東、的士App)、移動廣告及移動支付,市場對騰訊在其「金礦」(QQ及微信的大量用戶)的掘金能力更加肯定。












相對騰訊,Facebook目前仍然只是依賴廣告收入,尚未開始對其「金礦」Monetize。不過,騰訊的成功可以作為Facebook的借鑑。難怪Facebook亦創下新高。

港鐵(66)
從來只視港鐵為收租股。公司香港車站商務及香港物業租賃及管理服務利潤貢獻分別增長7.1%及10.8%,佔利潤貢獻一半。將兩部份利潤除以公司市值的Yield為3.5%,作為優質物業,估值合理(想像一下,豪宅的租金回報率只有一厘)。

我的看法是,持有港鐵等於渣住車站及其上蓋物業等優質資產,坐望公司善用股東資金,在物業發展及香港以外的業務為股東額外增值。


一本不斷教你止蝕的書(下)

<幽靈的禮物>的規則一只持有正確的倉位談的是止蝕,但止蝕只能保你不死可以繼續留在市場,但真正的降低投資風險是贏錢。這就是規則二: 正確加碼才能獲利。

規則二並不是說,因為你有一個有利倉位,就必須增加籌碼。注意,「正確地」意味著你必須有一個合格的計劃,當趨勢確認後,你才能合理地增加籌碼。加碼的方法是否合理,則取決於你交易計劃的時間跨度。

在應用規則二時,你必須合理地結合使用規則一。

大多數交易者在有了賬面獲利時,經常有一種衝動去套現,從而證明自己是正確的。然而,正確的交易本身實際上並不能產生豐厚的利潤。

對獲利倉位加碼的一個好的策略是,你的倉位應該翻倍加碼,這是正確的倉位加碼方法,同時你必須讓獲利品種的倉位總是大於可能虧損品種的倉位。

在交易的任何時候,規則一必須始終被遵守,包括在你加碼的時候,以避免你的交易跟著市場掉頭反轉。

規則二的內容具有雙重目的 : 對你正確的交易進行思維心理狀態上的強化,同時增加你的倉位。

倉位的增加應該是漸進的,即根據預期的價格逐漸加倉,直到滿倉。規則二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希望交易員們能問他們自己兩個問題 : 其一,在你一開始建倉的時候,你是否建立的是你計劃好的倉位 ? 其二,你是否在動手之前就已經對如何增加籌碼有所計劃了呢 ?
你應該明白,當你覺得自己在市場中判斷正確的時候,這只是一筆交易的開始 ; 當你套現的時候,你也不應該衝著全世界大喊。

所以在市場朝著對你有利的方向走來的時候,你必須有一個具體的增加籌碼的計劃。首先要考慮的是你需要多大的倉位來達到你的目標。你必須清楚,你自己無法決定你的倉位大小,應該由市場來決定這一點,而且只能是由市場來決定。

規則二會告訢你,在建倉之前,應該知道你將付諸實施的是一個完整的交易計劃。

無論何時,你都必須在開始建倉的時候只建輕倉,這樣在市場趨勢按照你的預期發展的時候,你才有能力把你的倉位至少增大一倍。

規則一可以給你的資金提供一定保護,但是,能給你提供最大保護的卻是規則二。

規則二可以使你習慣於輕倉出手。除非市場百分之百地按照你的預測運行,否則你千萬不要貿然滿倉。

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失敗者的遊戲,你從規則一中就能悟到這一點。從規則二中你可以發現,要想正確地交易,永遠不應該在剛出手時就滿倉。

你一定期待市場能讓你的每筆交易都順利離場。當你交易正確的時候,你一定能抓住一段利潤,而當交易沒有被確認是正確的時候,你就應該使你的倉位縮小一半。

規則二不僅使你在倉位正確的時候能夠重倉,而且可以在倉位錯誤時降低你的損失。同樣,規則二還可以防止你過量交易。當然,你必須確信自己在正確地運用資金,從而使規則二可以更好地為你服務。

只有當他們的交易計劃告訴他們應該加碼的時候,他們才能增大倉位,而不僅僅因為倉位被證明是正確的就加碼。只有當他們的所有倉位都已經加碼後,我們才可以說他們已經完成了建倉。

通常的情況是,當交易員覺得沒找到在已建倉位上加碼的理由時,也就是他們過量交易的時候。交易員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於為什麼要增加籌碼並不多思考,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滿倉了,這使得他們一進戢場就面臨最大的風險,而這一點恰恰是你交易中要絕對避免的。

比運用規則一更重要的是用好規則二,你會在交易中佔盡優勢。如果建倉時不預先計劃好倉位被證明正確後的加碼,你最多只是在玩一場勝負五五開的遊戲。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2015年第一季的買賣部署 - 叛逃

2015年第一季的買賣部署可以用「叛逃」(逃出中港股市)來形容。

自己嘗試投資海外股票始於DXJ,雖然敗走,但開啓了接觸外國股的思維。Facebook之後,更多注視外國股票。

但其實一月份的時候還未想到退出港股,投資組合主是是清理了一批低增長但因為盈利能見度高而估值獲市場給予溢價股份。這些股份包括高鑫(6808)及嘉里物流(636)。

另外,亦沽出了瑞聲科技(2808),該股其後創新高。自己不太後悔這個決定,看過王華的<對沖拆解王>後,應該明白投資這類零件股,一般投資者沒有優勢,要贏錢不易。

沽貨獲得的資金並沒有投資海外。而是用作增加組合股息收入買入高息股,以減輕組合的還款壓力,兩隻小型高息股分別為奧普(477)及奧思(1161)。

進一步投資海外可謂源於「投資就是買入可以愈做愈大的企業」這個信念。買入優秀企業漸成為自己核心思想。環顧港股,具競爭力的公司實在太少,大部份公司的上市目的似乎是抽水,多於為股東增值(大股東例外)。正如方卓如寫「上市公司而家唔係用嚟做生意,係做deal。邊間做到靚deal,你就要瞓身撲埋去。」聽落雖然悲哀,但卻反映中港股市的實況。

相反,外國具有強大競爭力而我們又熟悉的公司就比較多,特別是美國,例如Apple, Starbucks及Disney。然而,美股牛市多年,加上美元強勢,值搏率似乎有所折扣,自己銷定歐洲、日本這兩個正進行QE的市場。

首先是買入港股HDR上市的迅銷(6288),簡單看過公司的增長故事,海外銷售將會超過佔現時一半收入的日本市場,而海外銷售的增長率達30%以上。公司市盈率高達35倍,注碼控制風險,較低注碼買入。

歐元下跌,大大增加了歐洲出口公司的競爭力。自己重點是品牌公司。看過LVMN等奢侈品公司,但認為奢侈品公司受惠歐元下跌的程度不及中產產品。比較BMW 及Volkswagen後,決定買入BMW作為主力。唔識車的人都聽過寶馬,可見公司的品牌實力,據Forbes的World's Most Valuable Brands排名,BMW排名11位。大爭之世,講求決策速度,直接買一線的優質企業,勿再左比較右比較拖慢執行速度。

同時,看上了自動手臂公司Kuka及瑞士一級藥廠諾華,作為超長線投資及分散風險。

資金來源來自斬掉HSBC及中糧包裝,自己行動太慢,造成頗大損失。由於認為歐洲股票比港股吸引,自己亦減持了一半收息用的奧思以套現資金。

「叛逃」行動暫時完成,假如將友邦等股票剔除在外,中港股票的比重少於一半。中港公司暫時未見具有超強競爭力的公司,所以以後中港股票只買資產型及收租型股票,以對沖作為香港人的生活成本。


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首域中國增長基金2015年1月評論

1月份中國增長基金變動不大,萬科跌出十大,而蒙牛重新返回十大之列,該股1月份升10.5%。騰訊升17%。留意到First state China A share fund比重繼續上升,由月初的4.0%增加至4.4%,該基金沒有報價,但觀乎國內A股1月份下跌,相信比重上升是增持所至。


2015年1月份情況:

Enn Energy Holdings Ltd 5.40%
China Taiping Insurance Hold 5.20%
Tencent Holdings Ltd 4.80%
China Merchants Bank-H 4.50%
Baidu Inc - Spon Adr 4.40%
First state China A share fund 4.40%
Lenovo Group Ltd 4.30%
Delta Electronics Inc 4.30%
China Oilfield Services-H 3.80%
China Mengniu Dairy Co 3.80%




劉國傑中國增長基金每月基金評論:

  • 中國股市在月內報升,反映市場預期當局將加推寬鬆 貨幣措施,可能有助提振經濟增長。 
  • 行業方面,資訊科技股表現最強,主要由互聯網公司 騰訊所帶動,而電訊股亦造好。相反,能源和材料股 表現仍然疲弱。 
  • 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 2014 年增長 7.4%,為 24 年以 來最緩慢的增長步伐。 
  • 繼過去數月錄得強勁升幅後,中國 A 股(在內地上市 的中國企業股份)出現調整。 
  • 綜觀全球市場,美股因企業盈利令人失望而報跌,而 歐洲則受歐元區的不明朗因素所衝擊。 
  • 我們增持健康護理企業石藥集團和中國生物製藥的倉盤。 
  • 我們繼續減少華潤燃氣的持倉,並削減中國通信服務 的倉盤。 
  • 我們看好長期盈利增長前景較明朗和管理層往績已獲 證明的公司。 
  • 基金的大型持倉包括新奧能源和香港中華煤氣,預期 這些公司的盈利相對具防守性,並由本土因素帶動。  
  • 中國電信的風險回報水平吸引,因其收入流具防守性 和估值合理。 
  • 長遠而言,隨著中國持續發展本土經濟,內地將促進 城鎮化。華潤置地和中國萬科等企業應可受惠,但本 基金近日因估值憂慮而減持上述倉盤。  
  • 向價值鏈上移的公司可望繼續表現理想,例如奶類產 品公司中國蒙牛。


至於香港增長基金每月基金評論:
  • 自 2014 年底表現乏善足陳後,MSCI 香港指數在 1 月 上升,成為本年初表現最強勁的全球市場之一。 
  • 鑑於中國經濟數據疲弱,市場在趨近月底時出現整固, 導致升勢受限。 
  • 和記黃埔表現良好,促使工業成為表現最佳的行業。 另一方面,澳門博彩股的盈利前景欠明朗,故表現仍 然呆滯。 
  • 全球市場錄得跌幅,美股因企業盈利令人失望而報跌, 而歐洲則受歐元區的不明朗因素所衝擊。 
  • 我們增持港華燃氣,以及健康護理企業石藥集團和中國生物製藥的倉盤。  
  • 我們進一步削減華潤燃氣的持倉。 
  • 全球金融市況波動及貨幣政策漸趨緊縮,導致香港房 市受壓,但我們繼續看好長江實業,因其財政狀況雄 厚和擁有多元化的業務。 
  • 長遠而言,個別香港公司如香港中華煤氣、維他奶和 稻香應持續受惠於內地消費需求增加及城鎮化的優勢。  
  • 我們仍然看好締造穩定現金流的公司,如領匯房地產 投資信託基金,該等公司受經濟週期的影響較少。 
  • 向價值鏈上移的公司可望繼續表現理想,例如汽車零 部件製造商敏實和奶類產品公司中國蒙牛。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兩種看法

「未來會愈來愈少時間放於接受宏觀經濟信息上」是自己今年給自己的操作戒條。宏觀情況並非不重要,仍記得2008年金融海嘯及2011年歐債危機,宏觀因素主導股市,不同行業、甚至是不同市場齊上齊落是當時常態。但自己近年投資理念日漸演化,投資就是挑選出色的企業,可以不斷造大,而不是進進出出去炒差價。例如投資誠哥的長實,過去5年投資回報(股息連股價)85.8%,不單優於恒指的38.6%,亦跑贏長線將軍劉國傑的香港增長基金的56.5%。

最近發生的宏觀事件是人行減息,但股市之後的表現令人失望。基金經理黃國英就寫道:「「我已經不想跟你痴纏,我有我的尊嚴,不想再受損。」這幾句歌詞,正正刻畫出筆者對中港股市的感受。

人行減息,惟股市升幅一閃即逝。每逢有好消息人人搶住沽,反高潮走勢已是常識。中國股民的性格當然是後天培養出來,而非天生如此。最大的困局是中國實在欠缺愈做愈強的企業,要在股市中生存,唯一方法是靠走位,賺取高低起伏之間的差價,所以遇好消息要沽,遇壞消息反而可以儲貨.....

當中國進入寬鬆周期,減息、降準都未能令投資者亢奮,就說明中港股市已經內傷,放棄本土偏頗(home bias)是愈來愈迫切的工作......

原本今年港股唯一依傍是中國貨幣寬鬆,但當市場反應一次比一次差,中國企業又不見得會開竅識搞市場推廣,那麼只好死了條心,相信也不會有太大損失。

當然,亦有看好的投資者。另一基金經理林少陽就說:「對於有投資者因為過去兩日中港兩地出現反高潮,便認為中港股市的反彈已屆尾聲,本欄並不認同,反而認為市場under appreciate個別利好消息,只是反映目前市場投資氣氛仍未屆牛市階段。然而,對於逆向思維投資者來說,目前市場停滯,反而為長線入市創造機會。

按目前的發展形勢看,人民銀行政策不久將來會向其餘三大經濟體系(美、歐、日)的貨幣利率靠攏。投資者必須注意,即使生意淡薄,只要企業能透過主動減債及央行減息,即使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盈利也能因為利息開支減少而增加。

另一方面,對投資者來說,銀行存款及高息理財產品的選擇減少,股票相對吸引力便會上升。減息對資產價格的影響,不可能是負面的。投資者不應因一兩日的市況,影響大家對「減息有利資產價格」這個正常的財務現象的判斷。」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談新奧能源(2688 HK) 近況

原本見主力股份新奧股價非常之弱,想跟新一下想法,料想不到兩件事件,卻令公司股價反彈起來。

第一件事屬較短期的Event是發改委因應油價下跌,調低天然氣門氣的價格。

2014年已過,公司在去年的增長不成問題。管理層預計2H14的Dollar 會高於1H14的Rmb0.76/cm。2014年的銷氣量應可增長25%,但估計公司2015年的Guidance可能會較2014年低,因為整體行業放慢(雖然新奧的增長應較同業為高)。這是由於油價下跌,客戶採用天然氣的Incentive 降低,不利客戶從油轉氣及銷氣量增長。

大行預計,發改委終會調低天然氣門氣價格,但一般時間預計為年中(過往是一年調整一次,都差不多在年中進行)。今次在兩會前夕出手,遠早於市場預期,難怪燃氣股即時出現Re-rating。

不過,我認為公司將公布的業績未必會有驚喜,原本股價在低位有助降低市場預期,但今次反彈,在業績後可能會有獲利回吐。

第二件事件是柴靜的霧霾報告。該片據講已有超過一億點擊,喚起了對中國空氣污染的關注。我自己認為,發展新能源是中國以至世界的大勢所趨,亦是自己投資的重心。油價下跌,雖然會有影響,但我漸漸覺得新能源的價值並不是單純作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而是未來有機會取代傳統能源。

新奧能源已經具備一條足夠長的斜坡,餘下就要觀察公司的管理層是否有能力讓雪球一直滾下去。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2014年回顧

2013年是意氣風發的一年,2014年其實總體表現尚可,但在12月的股災中受挫,損失10%令全年損失12.77%。

檢視一下去年主要操作

1) 科技股
自己在5月的回顧中寫到: 「五月,沽清DXJ,買入Facebook。五月份,自己的投資組合有較大變化。首先,是沽清了去年買入的DXJ,這是一隻日股ETF。自己進一步確認,不應該因為宏觀經濟的看法進行投資(不管是打賭一個國家地區的經濟,還是對利率、匯率走勢有看法)。資金換馬買入了Facebook。

自從沽出騰訊後,自己在四月份開始再次買入科技股,首先是業績不錯的百度,接著就是Facebook。買入Facebook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欣賞其商業模式,其手上有Instagram及Whatsapp,還沒有Monetize。目前佔組合6.2%」

Alibaba 上市後,Softbank 股價回落趁機買入,一度有近10%利潤(因日圓急跌令日本股市上升及Alibaba在光棍節前上升),但其後日股回落,中資科技股回軟,令Softbank表現平平無奇。

2) 新能源
新能源是頗有潛力的市場,中國和美國在亞經的協議已同意2030 碳排化是Peaked。要解決環境及碳排化,重點是能源(中國火力發電用煤產生大量污染)及汽車(佔石油使用達7成)。能源是戰略性行業,雖然太陽能及風電是最環保及較少爭議,但穩定性低,反而中廣核提供了較佳選擇,不過該公司估值略嫌高,組合已在1月沽清。組合並有投資Tesla,但油價下跌打擊了市場對其價值的判斷。組合亦更關注可以提升能源效益的公司,例如國內的城軌公司。整體而言,這個行業似乎有結構性增長前景。

3) 內房

沽清龍湖及深控等內房股。並沒有特別的觀點,只是上半年走勢差勁,當中龍湖可收復部份估值,但深控則仍在較低位置。

4) 保利文化及利標受挫
組合會投資特殊機會例如IPO及Spin off。保利文化及利標分別損失28%及22%,是拖累組合的主要股份。

5) 新奧能源
今年最大Event是油價下跌。組合沒有油股,但料想不到新奧因而受挫,年初至今跌23.3%(回吐2013年70%的升幅)。雖然組合曾在9月份沽出避開部份跌幅,但過早買回令組合受累。

6) 持有多年的股份: 領匯、友邦、中生製藥
領匯想不到有驚喜,因美國債息不升反跌,而這趨勢似乎在今年1月繼續。友邦繼續持有。中生製藥是組合長線中國醫藥行業的部署,繼續持有。


2014年底組合首十大持股:
新奧 18.1% (-23.3%)
Softbank 9.6% (-0.5%)
匯豐 6.1% (-5.0%)
中生製藥5.8% (+14.3%)
Facebook 5.0% (+41.6%)
領匯 5.0% (+29.1%)
維他奶 4.6% (+5.2%)
瑞聲 4.3% (-11.9%)
友邦 3.5% (+10.9%)
港鐵 3.3% (+10.5%)
合共65.3%
現金 10.5%

2013年底組合首十大持股:
新奧 24.5% (71.64%)
領匯 8% (1.12%)
深控 7.5% (-1.39%)
中生製藥5.3% (67.84%)
友邦5.0% (30%)
旺旺4.8% (7%)
金鷹4.4% (-45.32%)
DXJ 4.2%
嘉里物流 3.5%
龍湖地產3.5% (-27.27%)
合共: 70.7%
現金18.8%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首域中國增長基金11月及12月評論(已更新)

因為工作煩忙, 現時一次過補上首域中國增長基金11月及12月評論。留意到劉國傑在11月及12月十大股份有以下幾個點:

1) 略減持科技股
百度(BIDU)及騰訊(700)比重略有下降,百度由10月份時作為第二大持股,降至第四,持倉由5.4%跌至4.6%, 期內股價是升2.7%及跌7%。騰訊比重由4.7%降至4.4%。總體而言,科技股比重由21.8%降至12月的20.9%。

2) 仍持重新奧能源
劉國傑在去年6月開始減持新奧能源,該股比重由5.7%降至最低9月時的5.1%(9月當月該股急跌7.2%),但見劉開始逐步買回新奧,10月及11月比重升至5.5%,至12月略回落至5.3%(11月及12月,新奧股價分別跌5.8%及7.2%)。

3) 金融股比重上升
招行獲劉增持,由9月份3.6%升至12月底5.0%,僅次於新奧的比重。不過相信該股是得益於股價急升,10月-12月,招行分別升8.1%、11.8%及21.2%。另一隻較好的金融股為中國太平。招行及太平分別是第二及第三大持股,取代了6月時第二的中海油田及百度。12月底的金融股比重更超過了科技股,由20.7%升至22.3%。

4)仍看重中海油田
中海油田(2883)的比重由8月的6.4%降至11月的3.9%(期內股價其實是近腰斬)可見劉並沒有減持,反見劉有淨增持,12月該股仍跌1.5%,但比重回升至4.0%。

12月份情況:

Enn Energy Holdings Ltd 5.30%
China Merchants Bank-H 5.00%
China Taiping Insurance Hold 4.90%
Baidu Inc - Spon Adr 4.60%
Tencent Holdings Ltd 4.40%
Lenovo Group Ltd 4.30%
Delta Electronics Inc 4.10%
First state China A share fund 4.00%
China Oilfield Services-H 4.00%
China Vanke Co Ltd-H 3.40%



劉國傑中國增長基金每月基金評論:
  • 在 12 月份,中國股市藉市場氣氛利好而持續上升,因內地政府推行扶持性政策措施,加上投資者預期當局 進一步採取行動。
  • 金融和工業股錄得最強勁的升幅,後者主要受鐵路企 業的併購交易所帶動。 
  • 估值較昂貴的資訊科技股表現疲弱,而非必需消費品 股的走勢相若。
  • 中國 A 股市場高收,促使其年內表現強勁。
  • 全球市場錄得跌幅,較易受石油出口影響的國家持續 報跌。
  • 我們增持石藥集團的倉盤,因其股價疲弱和管理層購 入股份。
  • 我們增持一家領先的半導體封裝設備製造商 ASM 太平 洋科技,因其新業務別具潛力,而且增長前景明朗。
  • 我們減持瑞聲科技的倉盤,主要歸因於估值憂慮,並 旨在削減投資組合對智能電話業的投資。此外,我們 因估值問題而沽售 Techtronic。
  • 我們看好長期盈利增長前景較明朗和管理層往績已獲 證明的公司。
  • 基金的大型持倉包括新奧能源和香港中華煤氣,預期 這些公司的盈利相對具防守性,並由本土因素帶動。
  • 中國電信的風險回報水平吸引,因其收入流具防守性 和估值合理。繼於 9 月遭拋售後,中國股市在 10 月普遍上揚。市場仍然對經濟增長狀況感到憂慮,但股價已逐步反映有關情況。
  • 長遠而言,隨著中國持續發展本土經濟,內地將促進 城鎮化。華潤置地和中國萬科等企業應可受惠,但本 基金近日因估值憂慮而減持上述倉盤。 
  • 向價值鏈上移的公司可望繼續表現理想,例如奶類產 品公司中國蒙牛。


至於香港增長基金每月基金評論:
  • 繼於過去數月表現利好後,MSCI 香港指數在 12 月因 中國經濟數據疲弱而下跌。
  • 澳門博彩企業因收益回落而報跌,而在香港政治示威 活動的影響下,零售商因內地旅客的開支下降而表現 疲弱。
  • 電訊和公共事業的表現最佳,受惠於其收益率吸引和 盈利穩健。
  • 全球市場錄得跌幅,較易受石油出口影響的國家持續 報跌。
  • 我們增持石藥集團的倉盤,因其股價疲弱和管理層購 入股份。 
  • 我們趁低增持香港中華媒氣和同仁堂科技,因其增長 前景明朗和估值更趨合理。
  • 全球金融市況波動及貨幣政策漸趨緊縮,導致香港房 市受壓,我們繼續看好長江實業,因其財政狀況雄厚 和擁有多元化的業務。
  • 長遠而言,個別香港公司如香港中華煤氣、維他奶和 稻香應持續受惠於內地消費需求增加及城鎮化的優勢。
  • 我們仍然看好締造穩定現金流的公司,如領匯房地產 投資信託基金,該等公司受經濟週期的影響較少。
  • 向價值鏈上移的公司可望繼續表現理想,例如汽車零 部件製造商敏實和奶類產品公司中國蒙牛。